他们尽管被打蒙了,却大部分还是进行了拼死的抵抗,并给攻击他们的百姓造成了很大伤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一千多新老农民军,被俘不足300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新兵和降兵。
这是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现象。
很明显,农民军在黄陂城内并没有像他们在黄陂的广大乡间那样得到广泛的支持。
农民军令人不可思议的在城中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应该是激起了非常众多的反抗心理和不满,城中反意已经酝酿形成。
虽然对农民军这一反常的现象,杜三江还很懵登。
但他目前已经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城中百姓的大力相助,他们不可能夺城如此顺利,也不可能对农民军几乎完成了全歼,更不可能伤亡如此之少。
而且杜三江也认为,虽然已方大胜,但此战有太多的不可复制性。
杜三江的叙说让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的周文慢慢凝起神来并好像有些恍然,好像这些他之前完全没有了解,来的路上也不知两人都交流了什么。
不过,杜三江说完,周文却紧跟着发了言。
周文大概认为黄陂城中农民军的过于放纵行为可能与贺一龙部一直都和农民军中最重享受的罗汝才部关系密切有关。
整个贺一龙的部队很可能普遍沾染了大量不良风气并拒绝严格执行李自成对整个农民军军纪的新要求。
虽然贺一龙的这支先锋军在黄陂城中也并没有欺压低层百姓,但却也对哪怕是家财仅稍富些者就十分的不友好,而且完全将李自成严令各军不得擅住民宅的要求当成了一纸空文。
再加上他们对富贵阶层不知掩饰的公开大规模欺凌,最终导致了眼见为实的黄陂城中未受其害的普通百姓也不再相信农民军的其它承诺。
不过最后,周文又借此提出了一个严重的担忧。
他很担心,农民军会对给予了攻城官军大力支持的黄陂城内绅民进行血腥报复,而且这也符合农民军一贯的传统。
李平猛然一惊,他不由自主的望向城中,望向城中四处清晰可辨的欢腾,他发现自己好像确实忽略了这一问题。
但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表态。
马永也选择了过滤,他只是接着继续谈论了一些纯军事的观战。
马永认为,黄陂与武昌汉阳间的地利之优和农民军连续大胜带来的骄兵轻敌思想最终引发了农民军在黄陂的严重麻痹大意。
因而督促部队保持时刻警觉和戒骄戒躁必须成为各级军官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大胜之后,就比如他们现在。
什么事情都怕你一言我一语的集思广益,道理往往也是这么来的。
黄陂之战其实很让李平大开了眼界并叹为观止,虽然有些戏剧,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复杂。
着名的黄陂特色菜“黄陂三鲜”就有说是来自这段历史。
在农民军攻取黄陂城后,当地百姓拿出过节才用的鱼丸肉丸肉糕将其合烧热情招待农民军,并因一菜三鲜、味道极美而最终逐渐出名。
但同时在真实的历史上,农民军攻占黄陂后不久,城中的官绅士民却又居然趁农民军不备自行起事将农民军赶出了黄陂城,并斩杀了伪知县。
没错,真实的历史上,黄陂的老百姓自己就把这事干了,根本没借助任何外力。
结果农民军大怒,复攻黄陂并进行了屠城报复,同时将整个黄陂城墙完全拆毁,这才有清代重修黄陂县城之事。
对这些历史,李平并不清楚。
当然他如果知道的话,他的内心也将平静,因为他的这次突袭很可能等于救了黄陂城中之民。
被官军攻破和被人民自行反正总是不一样的。农民军很有可能将只会怨恨官军而不再迁怒黄陂之民,屠城和拆回城墙的事可能也就不会干了。
尽管不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但这一战,李平还是对明末社会矛盾的复杂多样性和不断变化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对农民军有了更多的直观感受。
城外广大贫苦百姓对农民军的热情与盲从,城内市民阶层包括商贾和部分士绅对农民军从初期的持谨慎欢迎到迅速的反感和走向对立等等。
这一切无不深刻刻画了明末社会的巨大鸿沟和社会认识的剧烈摇摆,以及征服者政策失误所引发的巨大后果。
李平认为贺一龙部队的问题可能与其在与李自成合兵河南之前曾长期在贫苦的大别山区(明末一般称之为为英霍山区)转战求生有很大关系。
足够的坚韧不拔和能战敢战,却又对花花世界和腐朽生活的抵抗力比较低下。
再加上其骨干军官大多来自灾祸连连的陕西,骨干士兵很多就出自艰苦的大别山区,让贺一龙的部队从上到下对官绅商贾有着一种过度的仇视。
最终让他们在认为很安全的黄陂城内放浪了形骸,然后引发了黄陂城内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弹。
“马永,你派人立即去再通知一遍各级军官,令他们严格约束部队,并命钱冬子从严做好纠察。我们虽不打算守城,却也不能让部队在这里养成放纵的习性。”正分析着的李平话赶话的想到说。
小主,
正在马永找人安排传令时,周文突然又好像才想起来说:“将军,还有个事忘了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