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需要对这个时代有更多的了解,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想散散心。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先去了城中最重要的建筑也是位于全城中心(其实是偏西不少)的镇南楼(今天的昭明台,于1993年重建)。
镇南楼高三层,面向南方,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门洞高4.5米,宽3.5米。镇南楼平时担负敲钟击鼓报时的职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钟鼓楼,但在战时则是俯瞰襄阳全城的中心制高点,是城池防御的重要堡垒。
因为上面有士兵守卫,不想张扬的李平使了几个钱,只带着马永、胡忠山两人上楼一观。
但只浅浅的转了转,李平就失去了对镇南楼更多的兴趣,它与李平在原来时空游览过的类似楼台并无太大差别,反而更加残破。
在楼上俯览周围的市坊,已经看惯了的景致也只让李平小小的感慨了一下。若不是四周高大健全的城墙,那些市坊与后世见惯了的仿真古建筑群并没太大的差别,即使遥看城池东南角的那座历史名楼“仲宣楼”也没有引起他更多的兴致。
当然上不去是主因,目前襄阳的城墙已实施了严格的战时管理,完全禁止百姓和闲杂人等登城墙,李平也不想自找麻烦,他还没有这个实力。
“仲宣楼”虽远看一点也不高大,甚至有些普普通通,但它毕竟是与“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并称的“楚天四大名楼”,历史意义还是很吸引人的。
小主,
而且,襄阳西南城墙上还建有一座名为“狮子楼”的角楼,西北隅更是矗立着一座名场天下的“城外城”——“夫人城”,襄阳的厚重与历史仅在城墙上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远观和遗憾,也只能如此。
李平最后还是决定让同来的贺柱子,那个傻大个儿刘三的好友——原车马店伙计带他们到有名的街坊中转转,要是真指望傻大个儿刘三来介绍这座城市那绝对是想多了。
不过,那些曾经很有名气的街坊此时大多人流稀少,很多大门都紧闭着,混乱已让这座城市完全失去了活力。
但行走在那些连片的木制楼台和风格迥异的各式房舍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繁华和独有的魅力。尤其是周围静静的,没有行人,走在石板铺成的街道、巷子中,看着伸出的各式屋檐,你可以充分领略到一种别有的韵味。
李平一面听着贺柱子诉说着每一个街区往日的辉煌,一面细细地品味着观察着想像着。马永等人也四处乱看着,不时的问上刘三几句,这座城市到目前为止也是他们见过的最大城市,对他们始终有着点点震撼。
遗憾的是,贺柱子也不是个好导游,他曾经的层次决定了他的认知面。而且襄阳城也确实有点小了,东西城墙才分别长2.2千米和1.6千米,南北城墙才分别长1.4千米和2.4千米,面积实在不大,而且各类公门、勋贵以及豪强们又占据了城中的大部分地区,能游览的地方并不多。
所以,李平很快就决定出城,并选择了拱宸门。
襄阳共六门,东门“阳春”、南门“文昌”、西门“西成”、小北门“临汉”、大北门“拱宸”、长门“震华”。
李平初入襄阳的是小北门—临汉门,处在襄阳城的中轴线上,是南北主干道相接的门。所以,他这次选择的是大北门,也是北城墙比较居中位置的门拱宸门,一座没被破坏的城门,城楼、瓮城具在,更是紧邻明抚治都御史行署的门。
站在这里,可以更好的既饱览襄阳城防,也可以有效观察对岸的樊城。而且拱宸门的左侧很长一段距离因为地形的原因,城墙内凹进去很大的一块三角区,也让城外有很大一块飞地,更有很多码头。
站在城门之下汉水之侧,背靠着高大的城墙,看着宽阔的江面,李平禁不住心生感慨,他几乎本能的去想像着这里如何攻守。
这里的地利实在太突出了,先不说城墙,汉水这一边仅岸基就比江面高出很大很大的一块儿,有如一条高大的斜坡城墙,舟船就是靠过来也还是仰攻,也难怪选城如此。
再加上完备的城防,无论多么勇武的攻方士兵来到城下恐怕都会生出绝望之心,而站在城上的守者却会平添无数的信心。
只要守城者有足够的军需、有坚强的意志,这里绝对是攻城者的噩梦,难怪蒙古人在宋末打这里竟前前后后花了30多年的时间。张献忠去年要不是行险骗开城门,凭他那几千人根本连这城防的毛都伤不了,估计守军都没敢想有人敢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