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明军阵事

大明杀 燃梦星空 2618 字 11天前

到了战场上,主将对各部队的指挥主要是五方五色旗,这是明军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挥旗,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作战队形。

为什么说是作战队形,其实就是中军居中,前后左右分列布设的一种排兵方式,这是长期与机动性强的蒙古人作战而养成的一种四面向敌的阵型习惯。

五方五色旗即前方旗红色、后方旗黑色、左方旗青色、右方旗白色、中方旗黄色。

在作战时,主将令人将五色五方旗全部升起,各部就要按照战前指令位置摆好阵型,四面外向对敌,然后主将根据战局发展发布命令。

比如只举红旗就是要前部营兵准备听取号令,只举黑旗是要后部营兵准备,若五旗同举就是要全军准备。

小主,

当然,如果是超过数万人乃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五方五色旗也成了次等一级,主将就只能依靠塘骑来保持对各部将领的联系和指挥了,并在大方向上给与命令。

说到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塘骑。

塘骑可以理解为侦察兵+通信兵,干的就是在行军过程中探查敌情、汇报信息的任务,而在大会战时,精干的他们也是重要的联络兵。

通常在大军行军时,主将都是先派出塘报骑兵,南方地区因地形和少马的原因,也常有塘报步兵。

塘骑以塘为编制,北方通常每塘五骑,南方通常每塘十骑加十步兵或全步兵。当然这个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军情况来。

每塘原则上在侦查时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脱离各自视线,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时要立即给大军示警。

而大军在行军时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塘骑,每路最多二十四塘。

这些塘骑之间相距一里,散布范围最大可达二十余里。遇敌时从前至后依次回返,以保证始终有一塘人马与敌接触并保持主将得到最新的信息。

可以说,塘骑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

为解决紧急军情问题,塘骑还有旗帜通信法。使用旗枪时(枪长三米,枪头下置一面三十厘米宽的小旗帜),左右急摇为突遇敌人,慢慢点动为发现敌人但还很远,画圆圈摇动就是遭遇敌大部队且危急了。

另外,塘骑也会辅用五色旗。如遭遇敌人摇红旗、发现敌人摇黄旗、敌人众多摇青旗、人少摇白旗、地形问题摇黑旗等等。

因为步塘的机动能力太弱和过于凶险,还特别规定如遭遇伏兵,步塘如果没有遇害,可以允许随意逃脱暂时不回军中。等到大战结束,给塘兵每人一颗首级的战功奖励。

此外,塘骑获得情报只对主将传递,要是有塘骑回营汇报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紧还是不要紧的事情,都不许沿途官兵拦截盘问,只需要直接前往中军报告主将,之后主将再召集各部军官探讨。

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拦截塘骑盘问情报,即以军法处理。

而关于露营,明军明确要求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看到有敌军来攻寨,按照人数点燃烽火,一般十人点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点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点两个炬火、五百至一千人点三个炬火并照此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要求。就是必须对士兵的排泄问题进行严格管理,要在远离水源处开挖粪坑,但这个好像左良玉的部队根本没执行过呀!

由于小册子上林林总总的实在太多,李平也只能捡一些重点和感兴趣的先去重点记忆,他估计如果哪支部队全能做到,不说是精锐吧!也足够堪战了。反正他看到的那支在朱仙镇的明军部队就根本没做到多少。

看来左良玉的部队缺的并不是军事常识和指挥知识,训练和落实才是最大的短板。

不过,李平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东西有些零碎,很多方面明显不全或有矛盾之处,应该是传授这些的人也只知道个皮毛,而赵进则印证了这一看法。

李平不得不慨叹左良玉部队的军事传统还真是一般,也难怪他的部队只是个三流部队。

一下子讲了这么繁多的内容,开始可能还觉得新奇,之后就主要是枯燥了,如果不是真的感兴趣,很难继续听的进去。

李盛才和刘世雄很快就有点坐立不住并抓耳挠腮起来,而且赵进讲的也基本没有超出小册上的笔记,无非就是更细一些并结合了一些事例,两人不可避免的冒了几句牢骚话,但也不算太过份。

一直听的颇为认真的史明不知怎的却突然大怒,并把两人全撵走了。直到等赵进终于讲完,史明非要硬拉着几人同去他营中饮酒,李平才明白过来。

史明应该是对昨晚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