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问,他船上竟然还有不少的薯苗,我就都给买回来了,琢磨着正好就着这薯苗还能种上一季。等收获了,能收不少呢!又能吃,又可以给高蕾做酒精。
至于再育苗的事,等这茬稳当了,就可以大量育苗了,后面整个这块的问题就解决了。”
李平真是无语了,这运气好像不是好的一点半点啊,难不成他真有主角光环?
地瓜绝对是粮食界的神物,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高产,而是超高产。
李平知道地瓜在明朝晚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了,但他却一直没有见到过,也就没想起来过。
实际上,地瓜这种神物在明末一直没有得到大量的普及,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要不然,受小冰河影响的明朝没准儿会有喘息之机。当它在清初得到全面普及后,果不其然的成了人口快速恢复和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李平碰上了,自然是不能放过。
有了地瓜并不是说就解决了当前粮食紧张的现状,至少你得种吧!等收获也要很长时间。
但这种高产作物代表的却是希望。
地瓜加上过几天他们打算集中全部人力在周边实施的晚稻抢种,只要能挺过3个月,吃的就有了很大的保障。
李平努力使劲的顺了顺气,但还是忍不住,于是双拳紧握狠狠地向空中捶了两下,并情不自禁的大喊了几声,引得远处的几个干活的人连连侧目,宋宝来更是目瞪口呆。
待李平将地瓜的重要性给宋宝来讲了后,宋宝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啧啧称奇,不过却是在那里又慨叹起自己书读得少了。
好好把地瓜种好,已经不用李平再去细心嘱咐了。
接着,两人都心情愉悦地又聊了聊营里其他的勤务事项。诸如制造长矛、鸟铳、哨子、军号、布鞋、皮靴、军服、盔甲、肥皂、火药、弓箭、长刀、盾牌等等。
当初,根据对各项物资的需求程度和现阶段他们具备的生产条件和人手情况,李平和宋宝来共同确定了他们争取获得的物资和需要生产的物质目录,并给每一种生产物资都确定了生产的优先级别编号,力争用最优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的物资补充。
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的粮食储备与普通民生物资的生产是最乐观的。
服装和鞋子的生产也还可以,所剩的原材料应该能够满足现有兵力的最低需求,当然这也与襄阳城内制衣鞋和各类工匠产业的从业人员众多有很大关系。
投奔李平的不少城中居民很多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手艺,这也是古代很典型的社会分工特点——城市是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比如傻大个儿刘三的邻居刘小惠就是靠给人制衣生活的。
但是长矛、大刀和弓箭等武器类的生产却很不乐观,原材料紧缺是最主要问题,缺少成熟的工匠也是一个大问题。不多的铁料只能优先生产那些最普通且需料少的普通兵器,至少得保证每人手里有件家伙吧。
弓的制造同样非常麻烦,材料、工时、好的匠人都严重制约着生产,更要命的是造出来后会用的人还很少。
一个合格的弓箭手培养起来可是用年来计算的,但在目前没有替代物的情况下,李平怎么也不敢放弃,弓箭毕竟在当下仍是他部队唯一的远程投射兵器,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但不管如何,李平都很庆幸,也越来越安心。
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大量普通生产常识和生产方案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再加上对小作坊生产体系的精通,宋宝来在处理生产方面的事项中基本如鱼得水。
费心费力的考查和制衡各个摊子的负责人、花费心思的去思考如何搞建设、口干舌燥的同一帮古人鸡同鸭讲常识性和原理性东西,以及彻夜思索每一样新奇物件应该怎样生产出来,这些都用不着李平来操心,他只需要告诉宋宝来他需要什么和实现什么就可以了。
回训练场的路上,李平已经哼起了小曲。
今天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宋宝来、宋宝来,这真是老天给他送来的一个宝啊!李平第一次对他们来到这个时代有了一丝怀疑,难道这真的不是上天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