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君臣之间裂痕

岳飞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因为他看到了扩大自己军队规模的机会,也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他立即起草了一份名为《乞出师札子》的奏折,详细阐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计划。在这份奏折中,岳飞不再提及迎接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回国的事情,而是将他们与其他皇室成员一起归为“天眷”。这显示出岳飞已经意识到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言论和立场。

这份奏章很快就来到了皇宫,当赵构览阅岳飞(李明)的奏疏后,亲自赐予御札表示嘉奖,并下令都督府将刘光世军队的情况通报给岳飞(李明)。原本看起来似乎已经确定要将刘光世的军队调拨给岳飞(李明),但张浚和已经升任枢密使的秦桧却从中作梗。赵构听取了张浚的建议,无视之前已经决定好的事情,再次下诏书告诉岳飞(李明):“淮西合并军队这件事,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处理。”于是不再将刘光世的军队拨给岳飞。

张浚见到岳飞后,故意避开将刘光世军队拨给岳飞的“前议”不谈,而是询问淮西军中的人事安排。岳飞直言不讳地回答,但却遭到了张浚的讥讽。岳飞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便上呈了一道请求辞去军职的札子。他没有等待朝廷的批示,只是向随行的机密官黄纵简单交代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建康,回到庐山母亲的墓地旁边守孝去了。这一次,岳飞(李明)心中的确感到十分寒冷和失望。当他得知自己被罢官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无奈。然而,更让他心寒的是,他原本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与热爱,却遭到了无情的背叛和忽视。

就在那一瞬间,岳飞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脏从炽热变得冰冷,就像掉进了冰窖一样,寒冷刺骨。这种心寒的感觉让他无法释怀,他不禁思考起自己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信念是否真的值得。

与此同时,赵构得知岳飞辞职后,立即下令鄂州军营的将领们立刻敦请岳飞归队,并派遣张宗元前往鄂州军中担任宣抚判官。朝廷还命令李若虚和王贵前往庐山,请岳飞回到军队。李若虚劝说了岳飞整整六天,在这段时间里,李明似乎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岳飞从军的初衷并非为了个人利益或荣耀,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保护千千万万的家庭,守护的是广大百姓,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个赵宋皇帝。这个认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忠诚应该放在更广阔的层面上,而不仅仅局限于朝廷和皇帝。尽管如此,面对现实的困境和压力,岳飞仍然陷入了矛盾之中。他知道自己不能轻易放弃,但同时又对未来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且不说这些,单说这军中之人,多数都是些酒囊饭袋,能够上阵打仗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能打硬仗的人则是凤毛麟角。如果这个时候金国趁着他不在国内,与北齐联手,将他辛苦训练出来的岳家军击败,那他多年来的心血将会白费,南方的百姓们也将再次遭受战火的蹂躏。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岳飞(李明)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诏书,入朝面圣,并回到军队继续处理事务。

然而,那张浚却因为用人不当,最终导致了淮西军变。这场变故使得张浚不得不引咎辞职。岳飞(李明)得知兵变的消息后,立刻上书表示愿意率领军队进驻淮甸,保卫建康行朝。赵构只是让岳飞(李明)去江州驻扎。九月和十月期间,岳飞(李明)收到了金国将要放回钦宗的太子赵谌的情报,对此感到十分忧虑。于是,在入朝觐见时,他向赵构提议立他的养子赵瑗为皇储,以此表明高宗的正统地位。可是,赵构对这个建议并不满意,反而责备了岳飞。

从古至今,帝王之家向来都是最无情无义的地方。毕竟,皇位只有一个,竞争激烈异常。赵构原本并无机会登上皇位,但命运却开了个玩笑,让他成为了幸运儿。当时,金国将他的父亲宋徽宗、哥哥宋钦宗以及其他皇室成员掳走,使得赵构有机会坐上这个宝座。然而,被掳走的宋钦宗并未退位,因此赵构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名不正言不顺”地当上了皇帝。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正统性。而岳飞整天高呼北伐,誓言要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接回南宋,这无疑给赵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岳飞还卷入了继承人的问题,这更是触及了赵构的敏感神经。面对这样的局面,赵构怎能对岳飞心生好感呢?

因此,可以说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矛盾正是在这一年开始逐渐加剧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在南宋朝堂之上,君臣之间开始明争暗斗,权力斗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金太宗去世后,新帝完颜亶继位,但他的权力受到了军事首脑完颜粘罕(宗翰)的限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完颜粘罕逐渐失去势力,最终于当年七月去世。这一转变使得完颜挞懒一派掌握了更大的权力。

小主,

此时,金利用刘豫借助郦琼叛变投降的机会,出兵攻打宋朝。刘豫被金军击败并被俘获,随后金国正式废除了已经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此外,金国还向南宋朝廷发出呼吁,表示愿意与南宋和谈,提出只要南宋归还黄河以南的旧有领土,并放回高宗的生母韦氏以及已逝世的宋徽宗的灵柩,双方即可议和。

在这个背景下,岳飞率领军队回到鄂州,但他仍然坚持努力训练士兵,日夜不休地进行演练。同时,伪齐刘豫的失败导致其辖区内的许多军民纷纷转向南宋一方。岳家军和其他各路宋军都曾多次接纳前来归顺的原伪齐军民。这些举措增强了南宋的实力,也为未来的战争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