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李明的感慨和无奈

就在这个月的二十六日,年事已高的岳母姚氏因病去世。得知这一噩耗后,岳飞(李明)悲痛欲绝,泪流满面。由于多年来在盛夏酷暑时节出兵征战,加上为母亲的离世过度悲伤,原本就患有畏惧强光、刺痛的眼疾再次发作。然而,此时的他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眼睛看不清东西。

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朝廷准他回家葬母,随后岳飞骑上马一路快,岳飞毫不犹豫地跨上战马,一路疾驰,心急如焚。手中的马鞭一刻不停地挥舞着,仿佛要把时间都甩在身后。很快,他便抵达家中。眼前所见令他心碎,家中满是白色的丧幡,灵堂之上摆放着的正是岳母姚氏的灵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只见岳飞(李明)翻身下马,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一步一叩首地向灵柩爬去,泪水夺眶而出,悲痛欲绝。尽管此时岳飞体内的灵魂是李明,但他却从未感受过如此真挚的母爱。然而,在这里,他体验到了家的温暖和母亲的呵护。每当想起母亲那慈祥的面容和欣慰的微笑,李明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温暖。

如今,老太太离世,李明心如刀绞,如同失去了亲生母亲一般痛苦。话说回来了,即使是他真正的生母去世,给他带来的伤痛恐怕也不及此刻。因为他的父母对他太过冷漠,而在这里,他找到了真正的家庭温暖和亲情关怀。就这样,岳飞扶着母亲的灵柩,踏上了前往庐山的路途。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断流淌。终于到达庐山后,他亲手将母亲安葬,并立下墓碑,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敬意。接下来的日子里,岳飞接连上书朝廷,请求能让他守孝三年,以尽孝道。

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因为如今的军中,无论缺少谁都可以,但唯独不能少了岳飞(李明)。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下,岳飞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希望能够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另一方面,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需要他去扞卫。最终,在忠义与亲情之间,岳飞选择了前者。尽管心中充满愧疚,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赶回军中,继续为国家效力。

六月,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张浚认为此时不宜再发起进攻。他决定放弃原来的进攻计划,命令诸位将领们“先巩固自身防守,等待时机,然后趁机出击”。然而,岳飞(李明)并不认同这个决策。他坚信按照原计划进军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即使其他将领犹豫不决,岳飞仍然坚持按既定计划行动。七月,岳飞率领军队出征北伐。

岳家军分为两个方向前进:一路朝东北方向,由熟悉京西地理环境的牛皋带领,直扑镇汝军。牛皋曾在汝州鲁山县与金军交战,如今重回旧地,他显得格外兴奋。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一举攻克汝城,生擒伪齐的勇猛将领薛亨。随后,他们又向颍昌府至蔡州一带展开攻势,烧毁了伪齐军的粮草和辎重。这场胜利不仅给岳家军带来了信心,也让敌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强大实力。

与此同时,另一路由王贵率领的军队则向西北方向进发。他们首先攻克了卢氏县,然后继续西征,接连攻下虢略、朱阳、栾川三个县城。一路上,这支军队不仅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共计十五万石,还成功地招降了数万名敌军。

王贵带领的军队在收复虢州之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向西推进。他们一举攻克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和上津这五个县,将整个商州都纳入了掌控之中。

岳家军继续向前进攻,目标是伪齐的顺州。在八月十三、十四日两天里,杨再兴指挥的部队连续取得两次胜利,打败了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和安抚使所率领的军队。这场战役使得岳家军顺利收复了长水县,缴获了两万石粮食。这些粮食一部分分给了士兵们,另一部分则用于救济当地的百姓。此外,他们还夺取了一个伪齐的马监,得到了一万匹马。随后,顺州的其他两个县——永宁县和福昌县也相继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