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淄青节度使康志睦

“让古力娜扎去接黄家小郎吧!”古力娜扎是康志睦的最小的女儿,汉名叫康润娘,今年才五岁,派她去不是因为康家没人了,而是只有她最合适。一方面康志睦为了表示重视黄巢想派一个家人去迎接黄巢,另一方面自家唯一的适龄男丁又不肯去,派女眷去请吧也不合适,只好派一个“不涉礼仪”的幼女前去,一方面康润娘好歹算是康家人,另一方面年龄对等,再就是年龄还小也不怕别人说闲话,反正真正去迎接黄巢的自然有家将奴仆,润娘去走一趟也就起个代表作用,更何况栗特人家的女儿本来就是用来“走关系”用的“本钱”,一个庶出的幼女走一趟也没有什么丢人现眼的。

康志睦之所以这样重视黄巢是有自己考量的,作为新任淄青节度使,自然要对山东地面上的重要人物打听清楚,这黄家虽然是个商贾之家,还是个黑社会性质的私盐贩子,但是要论豪富在山东地面上还是排的上号的。自家虽然担任了淄青节度使,但说实话这朝廷清缴之后的淄青镇老鼠来了都一泡泪,真是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府库里空的连给官吏发俸禄都没钱,这次为了接任淄青节度使,不得不拿自家的钱给朝廷的官儿发俸禄,都快冤死了。而且刚刚经历战争的破坏,淄青镇的经济还有得到恢复,连搜刮一下都搜刮不到什么钱财,真是一文钱难死英雄汉,这样下去别说养兵了,连这节度使府的用度都保证不了。这样是没钱养兵,还当个屁的节度使?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诸葛家来了,带来了黄家小郎烧的瓷器、熬的霜糖,这泼天的富贵这不就来了吗?更何况朝廷为了不让藩镇复燃,自家这淄青节度使肯定做不长,还不赶紧趁着手里有权大捞特捞?对于栗特人来说,挣钱嘛,不寒碜,别说人家黄家小郎是个五岁能作诗的神童,他就是个五岁能尿床的小屁孩,冲着这能挣大钱的买卖也得伺候好了。

栗特人的思维是“一切向钱看”,谁能挣钱谁是大爷,所以康志睦并不觉得自己一个节度使去“舔”一个小屁孩有什么不合适,更何况在唐朝“舔”神童不叫“舔”,叫慧眼识珠、叫提携后进、叫爱护菁华,是一桩美谈,这要是黄家小郎再能做点名动天下的诗词,最好再和自己“唱和”一下,自己作为“礼贤下士”的美官就不再是别人眼里的大老粗、西域蛮子了,而是“名士”,派个女儿走一趟就能又得名又得利,天下还有这种好买卖?

所以康大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就把自己五岁的女儿给派出去了,丝毫不管会稽郡王府的脸面。还别觉得奇怪,唐朝的胡人就是这副德行,长安的胡人让自家老婆女儿接客,自己坐门口收钱的事儿不要太普遍,这几乎就是刚来唐朝的胡人的“生存秘籍”。这一点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是理解不了的,但是对于国不过方圆,兵不满三千的西域小国民众来说,这就是“民族性”,更何况是以商立国的栗特人。虽然康家已经爵封会稽郡王,但是实际上“民族性”是不会变的,只有等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时候,西域的“民族性”才会变为中华“民族性”。

这会儿黄巢正在参观唐朝的炼铁炉呢,自然不知道一个名唤古力娜扎的会稽郡王家的小娘正来迎接自己。当然古力娜扎小娘子知道自家阿耶说给自己送“大白兔奶糖”的小朋友来给她送糖糖了,自然高高兴兴地就上路了。

哎!说多了都是孽啊!但谁让康志睦这个老毕登心心念念的都是要发财、要上进呢?

其实这也不怪人家康志睦矫情,毕竟在唐末当节度使要是不想“连结姻娅,互为表里,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那不就是白当一回节度使了吗?好歹自己赶上这一遭了,但是到地头了一看,嚯!朝廷趁着平定李师道叛乱把淄青镇刮了个干净,别说搞割据了,连办酒宴都凑不出一桌菜,不但把淄青镇的税权收回了中央,还断了淄青镇以前最赚钱的新罗婢买卖,听说现在还要把盐榷也收归朝廷,那这淄青节度使还当个什么几把玩意儿?还不如自己做禁军军将的时候得劲儿呢,至少禁军军饷高啊!

康志睦想要自己这个“淄青节度使”名至实归,就得想法搞钱,还得是不得罪境内世家的前提下搞钱,要不然自己这个淄青节度使分分钟就得换人。所以他才对黄巢这个能给他另辟财源的“神童”另眼相看,所以才会对自己那个满脑子都是肌肉的儿子康承训看不顺眼。

唐末,就是这么个充满“玄幻”的年代,权与钱的羁绊从来没有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在华夏文明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