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万不得已之时(中)

“敌强我弱,虽然敌情有重大变化,但冀东应该坚持,第四纵队应改变原计划,整体留在冀东,充分配合和组织冀东起义军与敌作战,除非到万不得已时候才能考虑撤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撤往冀中可以作为备用方案,但是仅限于坦克支队——冀中是大平原,冀东起义军进入冀中地区无遮无拦,根本无法防住鬼子的飞机和坦克,就是派上卡车追赶,也不是冀东起义军能抵挡的。”

即便如此,坦克支队往冀中撤也有问题——海河流域的河流都是汇入天津后才入海的,坦克支队要进入冀中同样得想办法渡河再说。

冀东起义军虽然作为步兵渡河进入冀中,渡河不是太大问题,但作战能力却极度欠缺。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如果冀中当初能推广地道的建设就好了,虽然不能让冀东起义军都挤在一条地道上,但是如果能化整为零,一个村子隐蔽一个连200多号人呢?

可惜此前唐亮建议在冀中修筑地道的想法,因为正反两方争论颇多,并未能大规模推行修筑,此刻已经赶不上使用了。

而数万冀东起义军走蓟县以北的山路则是晋察冀军区、八路军总部和延安极力反对的,毕竟这条路百姓太少,能筹集的粮食太少;道路狭窄,最窄处大概3米多,数万人的队伍走这种山路,一个是疏散速度慢,其次则是长时间滞留的起义军粮食根本无法靠当地百姓解决。

毕竟那儿可是游击区!

根本就不是根据地!

根据地的动员能力都比游击区强上太多,就算当地粮食不够,有根据地的政权筹划,能调动大量人力从周边运粮,多少都能弥补上缺口。

“此前第33大队在雾灵山、青龙山等地已经初步建立了根据地,一旦熬到秋收,总能给数万大军提供数月粮食,让第四纵队无论如何都应该坚持到秋收结束。”

“第四纵队认为目前依托于秋收前青纱帐未倒,还能靠着青纱帐与鬼子和伪军周旋一二,一旦秋收结束青纱帐倒掉,大军撤退就无所遁形了。”

“数万大军撤退,就靠那点青纱帐能藏得了什么?”

“唐亮的坦克支队有什么想法?”

“不管是唐亮还是邱闯乘什么意见?”

“第四纵队没有把他们的意见报上来。”

“胡闹,这种事情一定要问一问唐亮和邱闯乘,坦克支队的情况只有他们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