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通过对漠南的走访,迅速抓住了重点,那就是现如今漠南诸部落之间的不认同,甚至超过了漠南牧民与汉人之间的区别。
从唐朝到辽国数百年的分化,让漠南只有部落认同感,而没有一个统一的势力认同感,至于民族认同感?名义上漠南漠北都是达靼人,还不是为了草场互相厮杀不止?
若是将漠南所有部落联合起来,那肯定就是对中原的巨大威胁,但现如今并没有任何一个部落有这样能够完成统一的实力,漠南漠北也挑不出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物来完成这一伟业。
所以吴用就看准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原的百姓与漠南的牧民已经在数年的贸易往来中初步建立了一丝丝信任,接下来就应该将这种信任继续扩大,直到转变为对彼此的认同。
吴用提出的建议,就是以贸易往来、生活区域成为近邻、在民间营造更加顺畅的沟通,通过中原王朝在教育、医疗方面提供的便利,让漠南百姓转为中原的熟户。
这让王伦接到上书后认真读了两遍,愈发觉得吴用是个聪明人,因为若从全部的历史发展来看,漠南漠北草原从未形成过一个足够强大、足够有凝聚力、有着统一民族认同的势力或者帝国。
匈奴够强大吧,东胡诸族、乌孙等还是不满;鲜卑够强盛了吧,还有柔然、突厥、丁零要反抗;突厥够强大了吧,还有回鹘、黠戛斯、铁勒没有被统一囊括。
草原真正统一为一个民族,要等到一百年后的成吉思汗了。
所以眼下就是中原王朝将漠南漠北纳入管辖和治理的历史最好时机。
于是王伦下旨,继续鼓励民间与漠南的贸易,同时又从东北迁徙了一批百姓前往大同诸府,这些百姓都是杨志、解珍、邓飞、孙安等从东北的山林中“请”下来的部落民,本就过着半渔猎、或者半畜牧与半粗放农耕的生活。
诸边府的贸易被朝廷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内陆的商人自南向北涌来,许多商人们就见识到了河东、河北诸边府便利的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