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殿下的改革虽然推进迅速,但其中的矛盾与风险也同样巨大。

那些士族与保守派的反应,远比李景淮预料的复杂。

“改革之道,贵在稳重。”程国栋缓缓说道,语气依旧温和,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若仅凭一时之急,改革必将步履维艰。应当从根基入手,稳步推进,方可防止触动根本,导致国家动荡。”

杨琮越轻轻点头,目光依然平静,但那份从容的气度愈发深沉。

程国栋听到李景淮的答复,眼中闪过一丝冷静的笑意。

他明白,李景淮的担忧不仅仅是因为改革的时机,更是因为士族与保守派的力量,正在加速崩解魏王改革的基础。

尽管李景淮在力挺改革的过程中表现得坚定,但面对士族与儒学代表人物的强硬立场,他也不得不显现出些许妥协。

“程大人所言,正是我心之所向。改革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因为眼前的一些短期利益,而改变国家的基石。”

李景淮微微皱眉,这两人都在强调“稳重”与“根基”,显然是在对魏王殿下的改革持保留态度。

更让他不安的是,程国栋和杨琮越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的立场越发清晰,而自己,渐渐陷入了孤立。

“既然如此,那可否问二位,如何看待魏王殿下的改革?改革当中的急功近利,是否值得警惕?”

李景淮终于按捺不住,直言不讳地问道。

程国栋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魏王殿下的改革,确实有其道理,但我始终认为,改革不能忽视士族的力量。若过于急功近利,必定激起广大士族的反感,反而会破坏国家的稳定。改革,必须循序渐进,渐进之中,方可稳固。”

杨琮越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

“国家的根基,不仅仅在于当下的利益,更在于未来的规制。

改革,若将士族的力量削弱太多,必然会引发社会的不满,而这不满,一旦蔓延,恐怕不仅仅是改革的失败,而是大明的危机。”

李景淮的眼神一暗,显然杨琮越与程国栋的言辞,触动了他内心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