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

听完所有报告后。

百姓们连生活都快要过不下去了,民不聊生,又哪里来的那么多税收。

小主,

农业上,高丽经济构造主要是依托土地财政,但境内多山而贫瘠,按照大臣们汇报所讲“三韩之地,非四方舟车之会,无物产之饶、货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鸭绿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绝无而仅有也。”

高丽之前好歹也是一个国家,而且单算面积也有一个省这么大,人口也不算太少有200多万,可一年赋税全部加起来,竟然还不如大明中等省份的十分之一。

听了这名年轻官员的话后,朱棡两眼一黑。

“其一,便是在高丽境内迅速推行大明各式新政,税收制度首当其冲。”

因此对于大明各省份的赋税情况朱棡是清楚的。

以前他还在暗中嘲笑朱樉,说他的封地不过是一处国中国而已,可再是国中国,面积再小。

也正是因为这个造成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情形,那就是泡菜国的国民身份证上名字一栏都特别标注了汉字。

以上便是如今高丽的人口经济情况。

在商业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高丽一直有开展海外贸易,开京礼成江口的碧澜渡港口十分繁华。

军事上,兵极弱、兵器甚简而疏。第一点从朱棡能够做到三月灭其国这一点便能知晓,拿下高丽后,这些日子清点高丽上下军械库,发现兵器装备也是垃圾的离谱,不仅储备少而且装备质量差。朱棡是真的不知道,当时是谁给的高丽王勇气。大明即便是没有新式火器,回到以前刀马弓箭为主的时候,朱棡有自信打他们同样像打崽一样。

这个时间点本就是高丽王朝的末期,按原时空的走向也该改朝换代了。

这点很重要,好在此时的高丽并没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日常使用的本就是汉字。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能学习的只能是贵族,平民间无法传播。

因为一般日常交流可以用表音,但是名字的话比如:

wang da chui可译为王大锤汪达锤王哒吹……因为没有音标,具体什么寓意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同音字太多了,却无法区别,如果只写韩文,除了自己和家人懂以外的其他人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到底是哪几个字。所以只能回归本质——“汉字”来进行加以修饰说明。(姓甚名谁)

泡菜国就是这么可笑。

“其三就是徐苏开展政务员考试,一旦新政推行人员扩增,现如今的高丽官员人数绝对不够用。对于现有的官吏同样要进行重新培训。”

短时间内想要治理好高丽,势必是要用高丽本地人的,因为只有这样在过渡期,引起的反弹才会最小,这一点朱棡心里很清楚。

可他想要用的并不是原来高丽朝堂上那一批家伙,而是想要直接从平民当中去选德才兼备者。

这同样是让高丽人快速融入大明的一个重要手段。

让这些本地的年轻人加入到政务员体系当中,通过他们来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三道政令发出,王府内所有官员都绷紧了自己的那根弦。

高丽刚刚纳入大明版图。

他朱棡的亲王府也才设立,尚未在这片土地上扎稳根基,尤其是在最开始的这段时间内,很有可能会发生变故。

可即便朱棡已经十分小心谨慎,可在他亲王府成立的第三天,还是出现了动乱。

而且这场动乱还发生在王都,开京。

“王爷,不好了!城里出现了大批百姓闹事!”

亲王府内。

朱棡正在处理政务,高丽新定,各地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现如今七府三十二州县,朱棡都派出了自己的人。

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折从各地送回开京,等着他处理。

朱棡是一个头两个大。

每天批阅奏折都要到深夜,这时他才真正了解他父亲的伟大与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