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檀(二)

公元908年,即开平二年六月,王檀的军事才能与忠诚再次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被授予邢州保义军节度使这一重要职务,同时兼任检校司徒,负责守护边疆,保卫国家安宁。三年后,即公元911年之前,因其在镇守邢州期间的卓越表现与多次立下战功,王檀又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并担任潞州东北面行营招讨使,负责指挥与协调东北边境的军事行动,展现出了他出色的领导才能与战略眼光。

公元911年,乾化元年正月,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役在柏乡打响。王景仁率领大军与晋人展开激战,然而,天不遂人愿,王师最终战败,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河朔地区。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王景仁与众将被敌骑紧紧追击,形势危急。此时,王檀却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他迅速组织起队伍,严阵以待,不仅成功接应了败军,还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资装,帮助他们逃脱敌军的追捕。正因如此,许多将士得以幸免于难,王檀的英勇行为也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与尊敬。

不久之后,晋军大军压境,对邢州展开了重重包围,日夜攻打,企图一举攻下这座重镇。太祖对此深感忧虑,而王檀却再次挺身而出,秘密上表请求太祖不要亲征,他誓言将全力抵抗晋军,保卫邢州城垒。在王檀的顽强抵抗与巧妙布局下,邢州城最终得以守住,未被晋军攻破。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王檀的军事才能与英勇无畏,也为朝廷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同年三月,因守卫邢州有功,王檀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臣。七月,他的功绩再次得到朝廷的认可,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并进封为琅琊郡王。太祖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意派遣宣徽使赵殷衡带着诏书前去慰劳,并赐给他绢千匹、银千两,以示嘉奖。这些荣誉与赏赐不仅是对王檀个人才能与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褒奖。

然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庶人友珪篡位后,王檀的仕途也迎来了新的转折。他被任命为邓州宣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继续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效力。尽管职位有所变动,但王檀的忠诚与勇气并未改变,他依然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末帝即位后,对王檀的才能与忠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将王檀调任为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并加封为检校太师,以示重用。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王檀不仅镇守有方,还多次参与平定叛乱,为国家的稳定与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当蔡州刺史王彦温作乱时,王檀受命讨伐并成功平定了叛乱,因此被加封为兼中书令,成为了朝廷中的显赫人物。

公元915年,贞明元年三月,魏博军发生叛乱,局势动荡不安。六月,晋王趁机进入魏州,分兵收复下属各郡,河北地区一时之间陷入了混乱之中。为了支援河北、平定叛乱,王檀受命与开封尹刘鄩协同进军。他率领大军攻打并占领了澶州的魏县,俘获了贼将李岩、王开关,并将他们献给朝廷。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王檀的军事才能与英勇无畏,也为朝廷平定河北叛乱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王檀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要彻底平定河北、击败晋军,必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战略。于是,他秘密上疏请求派遣奇兵向西进军河中地区,并从阴地关偷袭晋阳。这一大胆而巧妙的计划得到了末帝的批准。公元916年,贞明二年二月,王檀率领大军抵达晋阳城下。他指挥若定、英勇无畏地展开了对晋阳城垒的猛烈攻击。在昼夜不停的攻势下,并州几乎被攻陷。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蕃将石家才从潞州率领援军赶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援军,王檀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率军大肆掠夺一番后撤退。这一决策虽然未能彻底攻下晋阳,但却彰显了王檀的灵活应变与军事才能。

撤退后不久,王檀被任命为天平军副大使并主持节度使事务,同时兼任郓州、齐州、曹州等州的观察使等职位。这些职务的任命不仅是对他才能与功绩的认可,也是对他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褒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英勇善战、忠诚无私的将领却最终遭遇了不幸。

在此之前,王檀曾招募并诱降了一群盗贼。他从中挑选出勇猛强悍的人作为自己的亲兵和爪牙,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所用、为国家效力。然而,这些人却并非真心归顺。他们多次暗中发动叛乱并突入王檀的府第。由于王檀平时对他们没有防备之心,最终被这些叛乱分子所杀害,享年五十一岁。这一悲剧的发生不仅令人震惊与惋惜,也让人深刻反思了用人之道与防范之心的重要性。

节度副使裴彦得知变故后迅速行动。他率领府兵将叛乱分子全部擒获并处以极刑,以维护州城的稳定与安宁。不久后,朝廷追赠王檀为太师,并赐予他“忠毅”的谥号,以表彰他生前的忠诚与勇敢。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开封县的皋门原上,成为了后人缅怀与敬仰的英雄。

王檀共有六个儿子,他们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继续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檀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与悲剧,但他的英勇事迹与忠诚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与榜样。

史臣在评论这段历史时指出:像大都这样与国家相抗衡的情况在《春秋》上是有所非议的。然而,当杨师厚占据邺城、统率数万甲兵、王擅自掌控六州赋税时,他们的名声已经震动了君主、势力也达到了滔天的地步。然而,当他们去世后,人们开始议论如何分割他们的势力范围,这也导致了河朔的失守与晋人的崛起。《诗经》中所说的“谁生厉阶”(谁造成了祸端)指的就是像杨师厚这样的人吧!而牛存节与王檀则都是出身于侍奉君主的人家,他们尽心尽力地为国家立功建业。从他们的谋略与才能来看,他们都是将帅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忠诚与勇敢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