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墨家“尚贤”理念,在适当的时机(当然这个是长远规划),推出科举取士的制度。
考试的内容不仅限于体现正能量内容的诸子经典,更要将治国手段、基本算术、弓马技击等有用内容纳入其中,笔试坚持糊名制,杜绝一切舞弊行为。
要建立类似于稷下学宫式的论坛式顶尖学府,但更要注重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比拼。使南郑之地成为全国有本领、有学识、有知识、有抱负人才的向往之地,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是当前的燃眉之急。接下来墨匠们将要承担大量的科技创新与发明,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就无法进行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手工业的兴盛更无从谈起。
全面推广阿拉伯数字、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等计算方法。
不错,战国时期就有乘法口诀了,有出土文物为证。但是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哪里轮得到底层民众的份?平民教育就是要把知识更快、更准、更全面地传输给民众,迅速提升全民综合素质。
书同文:文字适当进行简化,整理出三至五百个常用字,鉴于文字进化有其特点,也不敢步子迈得太大。目前尚是金文阶段,直接跨过了小篆,从隶书开始普及。
隶书严格来讲,已经不是象形字,而是符号字。符号字的普及程度就相对容易了,进一步减少普通民众的学习时间和成本。
车同轨:按理说列国的车辆是否具有相同的轨距,对发展应该影响不大。为什么秦始皇要强调“车同轨”呢?
一种说法是车辆在地面上会压出深深的辙印,如果车同轨,所有的车都能沿着这个辙印顺利通行。不同轨,则可能跑得不快,还会出现陷入其中的问题。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牛X,他们认为秦朝已经在试用、或者说在部分路段试用“轨道交通”了,以硬木为轨,马匹拉车。
因为要符合轨道交通的要求,所以要求车同轨。不同轨,就和民国时期阎锡山在山西搞的小火车意思差不多,山西轨距窄,中央军的火车都进不到山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