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把橘子扔角落里不理它,时间一长它就会发霉,这就是空气中的青霉菌孢子,落在橘子上繁殖的结果。
首先需要收集许许多多,各种来源的青霉菌,比如发霉的水果、腐烂的蔬菜、长毛的木头、受潮的布料等等
只要表面能生长出青绿色的霉斑,都能用作青霉素的来源。
但结合前人的经验,柑橘类水果更适合。它的表皮相对干净,杂质或有害微生物少一些。
之所以要广泛收集青霉菌品种来源,那是因为实际测试前,并不知道哪个菌种的青霉菌是有效的,这一步相当于抽奖。
然后就是制作培养液。
这一步就比较简单了,淘米水、豆汁、草木灰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煮沸灭菌即可,嫌麻烦煮一锅肉汤也行。
还可以加些从海藻中提取的凝固剂琼脂,制成豪华版固体培养基,没有的话问题也不大。
在各个培养基中,接种不同来源的备选青霉菌,任其在培养基中繁殖。
各类青霉菌大量繁殖后,它们就会在培养液中生产青霉素
把它们分别收集起来,先用滤纸过滤出菌丝和杂质,再在青霉菌培养液中倒入豆油。
由于青霉素是水溶性的,可以利用分液漏斗,方便的收集下层水溶液。
在收集到的水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直到其吸附所有的水分。
然后用少量蒸馏水洗碳,再加入酸性水、再加入碱性水,最后得到的液体,再用滤纸过滤一遍。就能得到待验证的青霉素溶液。
这还没完,接下来还要验证药效。
用一大堆培养皿,培养一大堆葡萄糖球菌。如果找不到菌种,就用小木片在口腔中刮一下 ,涂在培养皿上,让它们在培养皿中繁殖。
嘴巴里面乱七八糟各种菌最多了。
再把之前收集到的各种青霉素溶液,分别滴到测试培养皿中,经过几天的观察,看看哪种青霉素溶液杀菌效果最好。
如果发现葡萄糖球菌培养皿中,滴过测试溶液的周围出现无菌圆圈,那就证明测试溶液中的青霉素,成功驱散了葡萄糖球菌。
找到了有效的青霉菌种还没完,还要返回去,批量培育对应的青霉菌种,这里面涉及到改良、育种、分离纯化、培养基优化提高青霉菌产量、动物实验、临床双盲实验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再制成青霉素盐,如青霉素钠、青霉素钾,从而配制成注射液或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