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计划,杭州城里还有五千厢军,安排曾毅、王寅率两千兵马出城袭扰倭寇,迟滞他们进攻的速度,紧急疏导城外的居民入城。
安排好这两件事,他就准备召集都保、副都保开会,连夜发动百姓共同保卫杭州府。
再找学院的学子代表前来谈话,发动文人士子。
做好这些安排,陈恪转脸看看站在一边发呆的郭朝勋,郑重说道:“你去防守东门。”
这话一出,郭朝勋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知道东门面向上虞,是倭寇的必攻之地。
得到这个任务,他的所有委屈顿时烟消云灭。
这一路他容易吗?
先是小心翼翼地混入这支队伍,忍受着曹汲、石立等纨绔对他的嘲讽,直到上船后陈恪方才宣布一声,“所有保家卫国的纨绔都是好纨绔。”
陈恪将他纳入到好纨绔的队伍里,不准曹汲、石立他们继续嘲讽他。
但他仍然感觉自己是个外人,看着领命而去的曾毅眼馋不已。
好在他终于被陈恪看到了,将东门的防守交给他,这是绝对信任的态度,高喝一声“是”,转身大步而出。
直到这时陈恪才看向赵知府和吴守备,缓缓说道:“朝廷、军队改制在即,皇上、太后仁慈,不愿裁撤官员,但机会难得,好位置、好地方不知有多少人盯着?”
“他们知道皇上、太后看着呢,正苦找机会而不得,两位大人错失眼前的良机岂不可惜?”
这席话立刻提醒了赵知府和吴守备,一齐拱手说道:“请大人指点。”
陈恪轻叹一声、低声说道:“朝廷改制需要大量的银子,皇上为此夜不能寐...”
后面的话不用说了,赵知府立刻说道:“彻查内奸,没收赃银充公。”
能干到这个位置上的都是聪明人,涉及个人利益时更聪明。
赵知府和吴守备明白了,讨皇上欢心就送银子。
他俩有信心,杭州城里富户颇多,与海盗勾连的大商肯定有几家,陈恪的担心完全多余,他俩不会冤枉谁,有陈恪在这他俩也不敢冤枉谁。
赵知府和吴守备兴冲冲地走了,曹汲收回目光低声问道:“背锅的?”
陈恪淡然回道:“那就看他俩怎么做了,一心为公将功补过就不是背锅的,否则就是贪腐官员的祭刀对象。”
他要改变人设了,小留侯的人设保不住,他管的事太多。
贪财好色的人设也不考虑,就在他琢磨这个人设时,忽略了抗倭这段历史。
他的路不宽,面对仁慈的李祯,他给自己能立的唯一人设就是反面形象,用心狠手辣来弥补李祯的仁慈。
他是李祯的一柄长刀,这个人设如用在暴君手里,那就是人人喊杀的主,但用在仁君手里,却是大家放心的形象,人在江湖,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