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兴京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和市井百姓都在忙着讨论国家大事。
这事确实很大,官员改制正在实施,左右丞相的位置被取消了,代之宰相和参知政事,并要成立内阁。
这才是大家关心的事,与之相比,律国的内乱、格物院的成立都是小事。
大家都是聪明人,成立内阁就是要缩小决策圈,届时,五品官员也可以参与决策的场景就会消失。
以后大家可以在朝会上提出建议,但这些建议却不会当场决定,需集中到内阁进行商议,拿出意见上报皇上。
这个程序让有些人无法接受,认为耽误时间。
但也有许多人赞同,朝廷的决策不是儿戏,必须慎重。
两派意见不同,但有一点相同,扩大内阁的呼声越来越高。
各部尚书想进入内阁,成为决策者之一。
各部侍郎积极支持尚书们的意见,他们现在是侍郎,下步可能就是尚书。
更有侍郎瞄着吏部尚书的位置,林毅之调任户部尚书,苏林出任吏部左侍郎的时间不长,这个位置应该在几个老侍郎中产生,像王钦、曹中襄都有机会。
而这个机会是大家的,侍郎提为尚书或外放,又倒出几个侍郎的位置给有心人,就像御史梁坚。
在这种态势下朝中纷纷嚷嚷,而三大阁臣却一言不发。
倒是李祯和刘太后态度明确,先建立内阁,暂时设立三大阁臣,下步如何安排?试试再说。
这个态度让群臣愕然,内阁竟是试试的产物,按这个说法,内阁就是一个暂设衙门。
众臣不信,可李祯和刘太后就这个态度。
于是众臣分成无数个小圈子进行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内阁不是暂设衙门,但阁员是。”
他们不会怀疑,内阁竟然不包括宰相、参知政事和枢密使这三位重臣。
但怀疑,内阁成员可能不只他们三个。
这个结论让各部尚书升起希望,他们进入内阁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后就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下个议题,“谁干的好事?”
在这件事上大家的想法高度一致,“只有蛇妖才能想出这么妖怪的官制。”
这个结论下来,就有好奇者想去找蛇妖论论妖法,但想到人妖不两立的做人原则,决定不找蛇妖了,去找蛇妖的老丈人林毅之。
可林毅之竟然变得也挺妖,回答起来妖里妖气,“为能无愧于各位同僚,陈恪不说老夫不问。”
“真实情况是,陈恪从没说过这事,老夫真的不知。”
这话说的,竟让询问者无话可说,转过头只能确定林毅之沾上了妖气,说话妖里妖气。
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官员束手无策,还发现御史少丞范仲淹一直默默不语。
范仲淹明白,他的改革折子被李祯否定了,新的官制改革应该出于陈恪之手。
他不明白陈恪为何这么规划?解决冗官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裁撤官员,同时降低官员的收入以解决冗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