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首交战褚卫向充,再叙言斥候情报

孙权被他的言辞打动,于是接见了他。见面后,隐蕃先是从容回答孙权提问,继而深入分析当时的局势,见解独到、侃侃而谈。孙权被他的风采打动,任命他为廷尉监。廷尉监为廷尉的属官,负责逮捕、审理诸事。

隐蕃就任后,凭其出众才华很快引起了东吴各界的关注,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等均赞他有王佐之才。很多高官贵人对他倾心敬重,纷纷和他接近。隐蕃迅速成为政坛上的红人,府前时常车马云集,宾客盈门。

到了第二年,孙权为了重创曹魏,授意大将孙布向魏方扬州刺史王凌致信,表示有意归降,诱其出兵来迎,继而试图以重兵伏击。隐蕃得知这一情报后,见情势危急,便断然采取行动警示王凌,其身份因此被暴露,后在逃亡途中被俘获。

隐蕃案发后,东吴方面天庭震怒、朝野惶恐。孙权大肆追责,一大批官员受到牵连,左将军朱据被罢官,廷尉郝普受严厉斥责,后畏罪自杀……

其实,隐蕃最后仓促行事并没有给吴军的诈降计划带来什么实际损失。因为曹魏方面的大将满宠已识破其诈降阴谋,始终没有派兵给王凌。王凌只是派一位督将率步骑七百人深入吴境接应孙布,这支军队并没有收到隐蕃的警示,而是如期到达约定地点,随即遭到伏击,死伤过半。

隐蕃卧底东吴的致命之处,是他在最后时刻对于东吴君臣的离间与挑拨。当时孙权亲自审问,让他招出同党。隐蕃则凛然作答:“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

隐蕃这番话极大地刺激了孙权。因为东吴集团自江东起事以来,先后接纳了大批北方人士,而隐蕃此话则明确无误地告诉孙权,你身边还有我的战友,至于他们是谁,担任什么官职,在江东又策反了哪些人,我不告诉你……

由于隐蕃誓死不招,此后东吴百官人人自危,孙权也变得更加多疑,对谁都不敢信任。

小主,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曾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中便直接涉及到情报工作,而到了战乱频发的三国时期,情报战更是无处不在。虽然由于情报系统高度隐蔽,史书对此记载简略,但只要深入探析,当时的情报工作并非完全无迹可寻,而把这些情报线索关联起来,则能够更加清晰地厘定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搞清情报、斥候、刺探之重要性!】

【斥候】

“斥候”在古代是军队中的一个兵种,专门负责探查敌情,作用和现代的侦察兵相似。斥候这个兵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运用则是在汉朝,西汉时期和匈奴作战频繁,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斥候的作用非常突出。斥候不仅要求骑术高超,为人机警,还要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探查敌情,因此一般充当斥候的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兵。

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频繁,各种战事各种情况都随时可以发生,这个时候,就有着兵法的诞生了,也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打赢战争,以少胜多。随之对应的,也就出现了新的兵种,斥候。专门探查敌方动向,回报前线战争情况的兵种。

它主要是指侦察或与之相关的人或物意思。“斥候”作为动词,是侦察、候望的意思,“候”就是视、望,远观、远看、远望。作为名词主要两种:一是指侦察、候望的人,如哨兵;二是指用于侦察的设施:如用以了望敌情的土堡,大船上用以了望的小屋,这些都称斥候。

“斥候”也作“斥堠”,堠是古代记里程的土堆。五里一个堠,十里两个堠。古籍中的“斥候”的意思主要是上面两种。

比如《汉书?贾谊传》中这段话:“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意思是说:现在西部边境上,即使爵位很高的人也不易免除兵役,成年人都因为战备而得不到休息,哨兵了望烽火不得安睡,将官都披戴着铠甲睡觉。所以我说这是一方得了病啊。这里的“斥候”就是哨兵。

【间谍】

间谍和妓…女,是最古老的两种职业。

【对,你没看错!】

在辞海中,间谍是这样被定义的:

亦称“细作”。潜入敌地,刺探情况,伺机返报的人。

《史记·李牧列传》:“谨烽火,多间谍。”

今指由异国情报机关派遣或指使,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进行颠覆、破坏的活动人员。

【这个职业,感觉古代好神秘,现在好低俗怎么回事!?】

且看下文那月儿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