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蟜长篇大论,既不引经据典,也不效古人先贤。
给人一种,其胸无点墨,毫无学问的感觉。
然而,不等众人鄙夷,他又以一句话,将此辩题,拔升到新的高度。
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蟜即便真的没有学问,也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其他人还在争辩,本性善恶的时候,成蟜攀登到了新的境界,跳出对本性的争辩,强调了践行者的能动性。
“你我生来不过是襁褓幼婴,争此时善恶,有何意义?”
“性恶也好,性善也罢,读书习礼明义,近善远恶修身,这才是我等应该做的事情。”
“正因性恶,所以更要警醒自身,更要将李兄所说,奉为圭臬。”
“错,大错特错!人性本善,才能吸收接纳,将此等至理名言作为人生目标。”
……
看台上掀起了新的辩题,成蟜只是站在那里,听着看着,既不鼓动,也不安抚。
他不是来参与比赛,他是来杀死比赛的。
几千年争吵不休的话题,成蟜可没有说服这么多人的本领,孟子和荀子都做不到让所有人信服他们的学说,成蟜就更不可能了。
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维护一家一人一言,反正都是争辩不休,不如再抛出一个新的,让双方争辩变成三方争辩,越是激烈越有看头。
根本不用成蟜刻意引导,在场的众学子,通过强大的脑泛化,就能够形成一个全新的阵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乃后天修身养性之学,并非本性善恶之论。”
陈平在两个人的钳制下,也不忘自身利益最大化。
方才,因为成蟜的逼迫,他得罪了荀子。
此时此刻,善恶争辩,让成蟜彻底搅混,基本争论不起来。
正因如此,他觉得挽回自己在荀子心中印象的机会到了。
既然成蟜成功转移话题,他就把握机会,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