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内心是“那就这样吧”的想法,不是他宽容大度,而是他接受一切,没有主见。
若是再加一个人,那就是后胜,他也了解齐王建。
秦国宣太后把持朝政,秦昭襄王想的是夺回政权,主掌秦国;而齐国君太后把持朝政,齐王建想的却是“母后的决策也挺好的”,他不想掌管权力,他只想过安稳日子,最好是什么心都不用操。
君太后主管齐国二十多年,齐王建就听话了二十多年。
她死后,齐王建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没有人再帮他拿主意,没有人给他安排好一切,也没有人敢。
直到后胜发现齐王建的内心,一跃成为齐国最有权柄的人。
很反常识,但很真实。
今天,齐王建又没了主见。
“秦国使团入城的时候,秦国这位公子,在城门口煽动齐人,意图挑起齐国与其他五国的战事,臣不知道他是早就得知齐国的谋划,还是误打误撞,另有目的。”
“但是,从他在宴会上的表现来看,这个人很难打交道,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无法判断他接下来的动作,最重要的是,他足够的无耻,完全丢掉了脸面,即便是提及秦国颜面,他也不会有所收敛,这就是秦王宠溺的好处了,什么样的错事都敢犯,背后总有秦国兜底,这就是他的底气。”
“大王也看到了,成蟜这个人年纪不大,却很滑头,他不讲规矩,还要倒打一耙,田成解释清楚后,他又只顾饮酒,避而不谈。”
“依臣之见,他一定没有醉,只是不愿被大王留下来,想出来的逃避手段。”
齐王建听得眉毛直皱,年纪轻轻的,长得也不差,怎么就这么多心眼子。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好皮囊不代表好心肠。
“那要是寡人尽快完成联姻一事,秦国可能帮助齐国?”
后胜不说话,他也没有把握。
见到成蟜之前,他也觉得,不就是个淘气点的小孩子,哄着点,吓着点,拿捏起来还不是轻轻松松。
见到成蟜之后,只是小小的交锋,他就有些自我怀疑了。
大概是双方合作的关系,后胜可以冷静下来反思总结了很多,而不是选择一直仗势欺人。
“那就拖着,成蟜不松口,寡人就拖着不给他办,让他在淄博受冷落。”齐王建有些兴奋,他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简直不要太妙。
小主,
可是,他忘了一件事,这个方法,对其他的使者管用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成蟜,有不得不办的理由。
或为功劳,或为王恩。
只有成蟜,啥也不图,受冷落的话,他反而会觉得轻松,从咸阳换到淄博躺平,还能摆脱王兄的监督,简直是人间天堂。
“大王勿急,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后胜脑门子一黑,有时候挺无力的。
成蟜是秦王宠坏的孩子,齐王建就是君太后宠坏的孩子。
宠坏没什么,出事就出在,齐王建是一国之君,没有主见,没有抉择,还没有成蟜的狡猾。
这么想想,后胜都要把自己感动哭了。
他是贪了财,但他一直以来忠心耿耿,从未想过、做过对齐王建不利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在享乐的时候,他在辅佐齐王治理国家,说是齐国最后一位忠臣,也不为过。
“成蟜这样的人,往往不走寻常路,想必大王也有所领教。”
“既然他不走寻常路,那么要对付他,我们也不能走寻常路。”
后胜心中有了个雏形,趁着说话的功夫,又完善了一下可能的漏洞,解说道:“寻常使者来了,对方若是不配合,不令人满意,大王就会冷落他,疏远他,不见他。”
“对付成蟜,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重视他,围着他,让他自己不厌其烦,主动提出。”
对此,后胜也不能说有十成的把握。
主要还是成蟜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让他不敢对任何谋划有足够的把握和保证。
齐王建内心的不安和犹豫,比起后胜更加严重,他就像是有着天生的焦虑症一样,任何无法确定的事情,都会让他觉得不安和忐忑。
他说出心中的担忧:“若是成蟜不吃这一套,或者是,他趁机开出齐国难以承受的要求,又该如何是好?”
“大王勿虑,成蟜行事难以捉摸,但他有个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懒散。”
“懒散?”
“没错,懒散怕事怕麻烦,从他在宴会上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一二,他很讨厌复杂的事情。”
后胜的缺点是贪财,齐王的缺点是无主见,而成蟜的缺点就是懒散。
这是后胜在收集无数关于成蟜的事件案例后,经过严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