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招摇撞骗的徐寿辉

陈友谅的父亲,也是一个自有追求的人,一心要改变命运,所以就供应陈友谅读书。

可惜,元朝武人当道,不尊敬孔孟学说,自然也不尊敬读书人。

有元一代,总共开设科举16次,却只录用了一千多名进士。

而读书,除了要苦读之外,还是要花费巨资拜访名师。

陈家虽然衣食无忧,但也不是巨富人家,所以供应不起巨额的学费。

读书花费巨大,却没有出路。陈友谅上了几年私塾,就没有再接着读。

虽然只读了几年书,可是陈友谅却略通文墨,自然不用再打鱼了,就去官府做小吏。

乱世出英雄,如果没有元朝君臣的昏庸无道,就不会后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那么陈友谅也不会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只会像无数普通老百姓一样,泯然众人矣,碌碌无为中了此一生。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明教的小明王起事之后,五散人之一的彭莹玉和尚用力韩林儿接着起事。

徐寿辉称自己的国号为天完。大字上,加一笔就是天,元字上加上宝盖头就是完,就是要压大元一头。

起义之初士兵没有铠甲,徐寿辉就在每一个士兵后背上写一个佛字。他告诉士兵说这样弥勒佛就会保佑他枪不入。

一场战斗下来,如果士兵活下来,就是佛祖保佑。如果士兵死了,就是对佛祖的信仰不够,死后就会下地狱。

这种很粗糙的骗术,对普通老百姓却很实用,天完政权的士兵,作战都很勇猛。

徐寿辉以黄冈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虽然依靠封建迷信,可是布贩子出身的徐寿辉,军纪却很严明,所过之处,不扰民。

严格的军纪,加上宗教的加持,让徐寿辉的实力发展迅速,军队一下子扩充到几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