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经过三天三夜的深思熟虑,李闲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齐国三十六郡,通通划归乾国管辖,曾经的齐国官员以及驻军,也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然后齐国皇城那边,由于在齐国中心腹地的原因,作为乾国在齐国最大的据点,甚至李闲当时还在思考,是不是把乾国皇城迁到这边合适一些?

毕竟论富饶而言,确实是齐国这边更好一些话。

而且冬天的时候也不用忍受严寒的折磨,李闲在李家村那个时候,冬天可是深有体会,尤其是北边跟南边完全不是一个相同的感受。

此外,李闲在这一个月之内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政策,将郡城改为行省,然后以国、省、府、县、乡、村这样一个整体的大框架,再融合整个乾国的郡城,以及两大诸侯国,总共设立了大乾五十八行省。

其中,这里面有两个行省为朝廷直接管辖,十个属于军区驻地,也就意味着,总共十二大直接管辖的地区,之后往下辐射才是其他的普通行省。

军区驻地的话,乾国有三个,因为齐国地大物博人数多的原因,所以有七个,整体的数量分配,还是遵循了在广义的平面图上,平均划分的原则。

至少有任何一个行省出了问题,相邻的这些军区驻地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镇压叛乱。

这种模式最方便也是最有用的地方在于,国家机构可以直接快速的处理很多类似于叛乱,齐国一些地方可能出现的动荡等等事情,也可以在各大军区之间迅速协调。

而且,李闲也将记忆中那些训练,以及练兵的现代化方法都融入到了这边的士兵训练过程之中。

这也是李闲规划出来的,能最为直接的控制整个齐国的方法,反而一些官员的话,经过简单调查,如果确实不错,他倒也不会直接大换血,这些事情都交给了其他人去处理,比如信得过的柳溪等人。

李闲知道,或许柳溪也有自己的私心,曾经的柳家也属于宗族,不然也不会在皇城核心地段有三进三出的院子,只是他不愿意和那些所谓的士族同流合污罢了,再加上女儿因为救他杀了那么多人,柳溪也没有大义灭亲。

所以李闲觉得,柳溪是一个人才,是那种值得大力培养,而且有分寸,不古板不死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