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贤才纷至运势兴

贤才纷至运势兴

陈先生还未开口,卫渊便抬起手,止住了他的话。“先生不必多言,我心中有数。”他目光落在舆图上,手指划过一条蜿蜒的河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卫渊深知,经过王大人一事,皇帝对他的忌惮更深了。此刻,他必须加快步伐,将建国的理念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才。他立即吩咐人准备,要在城中最大的广场再次公开演讲。

消息传出,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期待,有人怀疑,也有人恐惧。赵王爷得知后,冷笑一声,“这小子,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他立刻派人四处散播谣言,声称卫渊的建国计划是痴人说梦,加入者都会被朝廷治罪,株连九族。

这番谣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原本心动的人才开始犹豫,他们害怕受到牵连,不敢轻易表态。

然而,卫渊的演讲,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他站在高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着他的建国理念,他描绘了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他承诺,人人平等,机会均等,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回报。

“我并非要推翻朝廷,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国家!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国家!”卫渊的声音响彻广场,振聋发聩。

人群中,谢才女望着台上神采飞扬的卫渊,眼中充满了敬佩。她知道,卫渊是在为百姓,为天下苍生而奋斗。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帮助卫渊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

沈统领站在人群边缘,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内心深处,对卫渊的建国理念也十分认同。他知道,大梁王朝已经腐朽不堪,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许,卫渊真的能够带来改变。

就在卫渊演讲结束,准备离开之际,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颤巍巍地走到他面前,跪了下来。“世子,老朽一家三代都是农民,祖祖辈辈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如今,老朽愿意追随世子,为建立一个公平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老者的举动,感染了周围的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跪了下来,他们高呼着卫渊的名字,表达着对他的支持。

卫渊心中感动,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就在这希望的曙光初现之际,一队黑衣人突然出现,将卫渊团团围住。为首之人,正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他手持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卫国公世子卫渊,图谋不轨,意图谋反,着即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卫渊看着眼前的圣旨,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这是皇帝的阴谋,是赵王爷的诡计。但他没有反抗,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平静地对沈统领说道:“沈统领,劳烦你护送谢姑娘回府。”

沈统领深深地看了卫渊一眼,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他拱手道:“世子保重。”随后,他护着谢才女,消失在人群中。

卫渊转头看向陈先生,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生,我们走吧。”

天牢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绝望的气息。卫渊盘膝而坐,看似平静的面容下,思绪却如潮水般翻涌。皇帝的举动在意料之中,却也打乱了他的部署。招募人才的据点如今门可罗雀,原先络绎不绝的人流消失殆尽,只剩下几个皇帝的眼线在附近徘徊,监视着一切。

陈先生眉头紧锁,来回踱步。“世子,如今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另寻出路。皇帝的密探无孔不入,公开招募人才已不可行。”

卫渊明白陈先生的担忧,他也一直在思考对策。皇帝此举,无疑是想将他彻底孤立,断绝他与外界的联系。但他卫渊岂是轻易认输之人?“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此时,牢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个狱卒走了进来,递给卫渊一封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淡淡的梅花香气。卫渊打开信,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是谢才女。信中,谢才女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利用民间的集会和诗会等活动,宣传建国理念。这些场合通常不会引起皇帝密探的注意,而且更容易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才。

卫渊看完信,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谢才女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民间集会确实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他立刻提笔回信,表示赞同谢才女的建议,并详细安排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数日后,京城最大的酒楼“醉仙楼”张灯结彩,宾客云集。一场盛大的诗会即将在此举行。诗会的消息早已传遍京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参与。其中,不乏一些隐居的贤才和对朝廷不满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