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李怀德要履新

光阴似箭,时间一转已经到了七十年代末。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活动,现在一切终于恢复了正常,所有的重心都转变到了进行经济发展上边。

轧钢厂这边有李怀德和李二山的勉力维持,阻挡下来很多外来的压力,使得虽然这些年里也有一些波折,但是对内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对于那些专家、教授还有被安排过来接受劳动的人也尽到了保护的义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他们也逐渐都调离了轧钢厂,回到了各自原来的岗位上。

当然留在轧钢厂继续工作的人也不少,只有那些真正的精英,才能回到原单位去,别的人原单位早就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这对轧钢厂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毕竟这些人要是都走了,轧钢厂这边要留下很多的工位空缺,很多工作就没有人做了。

李二山也终于可以长长的出上一口气,把悬着的心放回到肚子里,这十来年的时间,李二山一直就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个任务。

好在李怀德很是给力,凭借着他的圆滑、努力,还有他老丈人那边的关系,使得轧钢厂在这十来年间不仅没有倒退,反而增加了不少新的项目。

就比如说那个收音机厂,还有后边的电风扇厂、电视机厂,拖拉机厂还有农用机械厂,这些都是在那些专家到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成功的做出了成熟的工艺,和生产设备。

轧钢厂自己这边的本职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些专家们研究出了新型的耐火材料和炼钢技术,以及新的钢材型号还有新型金属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轧钢厂的集资建房,通过第一次的集资建房的集资款,轧钢厂获得了几百万的款项。

正是因为这些款项到位了之后,李怀德才能把这些资金投放到建设分厂上来,首先就是收音机厂扩大了不止一倍,产量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卖收音机得来的钱,除了上缴的部分,剩下的可以让轧钢厂有了更多的灵活资金,用来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和其他工厂的建设上来。

毕竟上级拨给轧钢厂生产的资金是不能随意动的,那是用来维持轧钢厂正常生产所需要的,所以要是想发展,那就只能动用计划外的资金。

好在有全厂职工的支持,第一笔大资金很快就到位了。

而轧钢厂职工宿舍现在也形成了一片非常大的家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