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肥飞之战,东晋的保卫战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淝水之战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场发生于公元 383 年的战役,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场关键对决,其结果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战争背景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纷纷崛起,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国北方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与混乱之中。前秦政权由氐人苻健于公元 351 年建立,经过苻洪、苻健两代的经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至苻坚继位时,前秦的势力达到顶峰。苻坚重用汉族寒门出身的政治家王猛,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前秦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大。在淝水之战前,前秦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以淮、汉与东晋分界,成为十六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

而东晋则是西晋灭亡后,司马氏皇族南迁建立的政权。自司马家南迁建立东晋政权开始,到淝水之战时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六十多年时间里,司马家基本上没有完全掌握过皇权,内部世家大族一直占据着上风。东晋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北府兵。

二、双方力量对比

从表面上看,前秦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苻坚先后征调步骑 112 万南下攻打东晋。其中,苻融、张蚝、苻方、梁成、慕容暐、慕容垂率步骑 25 万为前锋,苻坚又发长安戎卒 60 余万,骑 27 万。而东晋方面,能够出动的兵力则相对较少,谢安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与将军谢琰、桓伊等率众八万北府兵北上迎战前秦军。

然而,前秦虽然兵力众多,但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前秦在统一北方后,境内民族众多,除了中原的汉族外,周边还有卢水胡、羌人、匈奴、鲜卑拓跋氏、鲜卑慕容氏等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统治并不稳定。而且,苻坚在统一北方后,过于自信,对东晋的实力估计不足,在战略决策上存在着失误。相比之下,东晋的北府兵虽然数量较少,但经过严格的训练,战斗力较强。并且,东晋军民有着强烈的抵抗意识,他们深知这场战争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士气高昂。

三、战争经过

1. 前秦的进攻

- 太元八年(公元 383 年)八月,苻坚下诏大举发兵入侵东晋,百姓每十名成年男子中征发一人当兵,良家子弟二十岁以下勇武有力的,都被任命为羽林郎。随后,以苻融为前锋都督,指挥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先行,苻坚随后继发。

- 十月,秦军前锋苻融率军攻陷寿阳,寿阳守将徐元喜被俘。晋朝派去援助寿阳的胡彬水军,听闻寿阳失陷,退屯硖石。苻融命将军梁成率大军五万进屯洛涧,沿淮河布防,截断淮水通路,截断了胡彬的退路,也使晋军不得从淮水水路西进。

2. 洛涧之战

- 胡彬被困硖石,进退不能,暗中送信给谢石等,告知秦军声势很大,晋军粮尽,恐怕不能相见。这封信却落入了秦兵手中,苻融派人驰报秦王苻坚,表示晋军人少,容易对付,防止晋军逃走,请苻坚速来。

- 苻坚于是将大军留在项城,带八千轻骑,日夜兼程,赶往寿阳和苻融会和。并派东晋降将朱序前往劝说谢石、谢玄等投降。朱序私下却劝谢石等人趁秦兵百万之众未全部聚集之机主动进击,如果打败前秦前锋,则秦军气势一泄,就可乘势击败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