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龙在文化中是一种高级的、具有神性的存在,蛟龙修炼成龙的观念满足了人们对生物进化和升华的想象。
讨封是一种很有趣的传说情节。
在民间传说中,当蛟龙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它需要人的认可才能完成最后的化龙步骤。
这反映了古代人本位的思想观念,即人的评价和认可具有重要的力量。
比如,当蛟龙在人面前现身时,如果人说这是一条大蛇,蛟龙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这否定了它的修炼成果。
但如果人说这是一条龙,就相当于给予了它肯定和封正,蛟龙便能够借助人的封正力量,成功化龙。
这种就是所谓的人劫。
从另一个角度看,讨封也体现了古代民间文化中人与妖怪志异之间的互动。
人们相信自己的言语具有力量,能够影响超自然生物的命运。
至于所谓的走蛟,走蛟是指蛟修炼到一定程度后,沿着江河湖海等水域奔向大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成功渡过重重劫难,就能够化身为龙。
走蛟通常发生在暴雨倾盆、洪水泛滥之时。
因为此时天地间的水汽充沛,能够为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掩护,使其能够更顺利地沿河入海。
传说蛟会借助强大的水流之力,从江河的支流或源头出发,顺着水流快速向大海游去。
在这个过程中,蛟会尽量隐藏自己的身形,但由于其体型巨大,仍可能会引起水面的剧烈波动,形成巨浪、漩涡等。
走蛟时,上天往往会降下雷劫。雷电被视为天地间的正气,是对蛟的考验。
蛟需要在雷雨中穿梭,躲避雷电的攻击,如果被雷电击中,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性命不保。
但是蛟龙也是有干好事的。
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肩负起治水的重任。他走遍山川大河,探寻治水之法。
有一次,大禹来到一处河道淤塞极为严重的地方,河水四溢,淹没了周边的大片土地。
正当大禹苦思治水良策时,突然河中波涛汹涌,一只蛟龙跃出水面。
大禹毫不畏惧,他与蛟龙对视,发现蛟龙眼中并无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