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种猜测持续不过数月,年仅三岁的四皇子突染恶疾,不幸离世。皇帝震怒,以隆贵妃照顾皇子不力,将其幽禁,其宫中一应侍婢,全部杖杀。
从此以后的三年,武成皇帝便再无子嗣降生。许是操劳国事,又许是接连遭受丧子之痛,皇帝的精神日渐颓靡,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
群臣看在眼里,生怕他哪一日便会突然崩逝,而储君之事乃国之根本,却一直没有个准确的消息,群臣按耐不住纷纷奏言,请求于诸王府世子中择一纯良,过继到皇帝膝下。
然而,对于群臣举荐的所有人选,却没有一人令皇帝心仪。在经过一段日子的深思熟虑,皇帝最终提出,在他晏驾之后,由襄王承继大统。
两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小一起长大,不论是读书练武,一直形影不离,感情极为深厚。襄王此人,虽并无多大的功绩,却也宽厚仁慈,在诸臣子及百姓心中有些贤名,大臣们听说要将皇位传与他,也都觉得合适。
然而,襄王本人却无心皇位,他不喜权力,只是醉心于兵法武学和岐黄之术,需要他时,他自会披甲挂帅,为皇帝分忧,不需要他时,他便常常微服街头,体察民情的同时,为一些穷苦百姓施医赠药。
他不喜权,但他的王妃,他的世子却与他截然相反,得知他不愿接受皇位,一家人之间渐渐产生了隔阂,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大。
皇帝与朝臣不断相劝,家里人也不断逼迫,他不接,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甚至到最后可能会由于名望过重,引起后继之君的猜疑,没奈何,他只能答应下来。
可是,上天似乎总是很爱开玩笑。
在立储之事定下后不到三个月,宫内突然传出消息,新晋宠妃林淑媛已有两个多月的身孕。这个消息一出,襄王当即进宫面圣,请皇帝将他储君身份废黜,待林淑媛诞下皇儿之后再行定夺。
可皇帝却驳了他的请求,理由是他这一生杀伐之息太重,前四位皇子之死,或许真就是因为他惹怒了上苍,而襄王仁德宽厚,刚将其立为储君,便有了这个喜讯,证明上天是认可他的,甚至有意将林淑媛安置到襄王府待产。」
“呵呵,真是古今奇闻。”张峰突然开口,语气中满是嘲讽,“这位皇帝可真是玩得一个好手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