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求和,才是宋朝的政治正确

视频继续直播,

“辛弃疾诞生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山东济南,

彼时北宋已经灭亡,

山东地区早已沦为金国的领土。

他父亲早逝,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

靖康之变(1127年)时,宋室南迁,辛赞虽然也想随着南迁队伍南下,但因家族比较庞大,最终未能成行。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辛赞无奈投身金朝为官,但他心系大宋,始终渴望有朝一日能驱逐金人、报效国家。

辛赞对辛弃疾寄予厚望,为他取名‘弃疾’,意思就是期望他能成为像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

祖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甚至还特意带着他跟随金朝官员前往燕山一带考察地理。

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

辛弃疾文武双全,

更立志要驱除金人、收复失地。”

百姓见此,无不纷纷感慨道,

“这是真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呐!”

“五胡之乱,五代十国,也有许多这样的汉家儿郎在暗中默默努力。”

“唉……身不由己,这种痛,我最了解。”

“我大宋百姓,从未屈服!”

“我汉家儿郎,血性犹存!”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机会终于来了。

金主完颜亮兴兵伐宋,却在采石之战中受阻。

他的宗室堂弟趁机篡位,完颜亮最终被部将所杀。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乱,为抗金提供了良机,各路抗金义士纷纷揭竿而起!

那时才21岁的辛弃疾,在山东组织起了一支约2000人的抗金队伍。

他抗金不是过家家,必须团结在一起才有机会,于是决定投奔当时实力最强的耿京,一起共谋大业。

耿京是个大老粗,

得辛弃疾这样文韬武略的年轻人来投,顿时如获至宝,立马任命他为掌书记,负责起草文告,参与机密要事。

辛弃疾还劝说了自己的和尚朋友义端,带领其千人小分队一同投奔耿京。”

“然而,义端却心怀不轨。

在名利的诱惑下,

他居然偷走了军中大印,叛逃至金军。

耿京大怒,欲下令处置举荐人辛弃疾。

面对友人的背叛,辛弃疾也是十分愤怒,他对耿京说道:‘乞三日为限,若不获,就死未为迟也。’

意思是:愿以三天时间捉拿叛徒,若不成,再治罪不迟。

说完,辛弃疾便快马加鞭,直捣金军大营很快就追上了义端。

义端吓得跪地求饶,辛弃疾不为所动,手起刀落,将这不仁不义之人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