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二姐上学堂教书这事就先这么定了,你不用再管了,她的婚事你也别着急,咱家今时不同往日,她的婚事不可马虎,这事你别再求媒婆了,我心里已经有点谱了。”
说着又转头对赵娇娘道:
“二姐,你想想自己没认字之前的样子,再想想你现在的改变。如果你能将咱们村里的女孩子都教了认字算数,虽说不能改变她们的命运,但绝对会开阔她们的眼界,你这是在帮她们,是在攒功德!”
“二姐,你自己认字了,难道就不想帮帮别的孩子?”
赵娇娘明显被触动了,但她还是嗫嚅道:“可我自己会的也不多……”
“那就多学,马先生他学识更渊博,你不会了可以去问他,平时也要多练习,你进步快,一定可以的。”
赵娇娘沉思了半响,又抬头看看刘氏和赵来福,见他俩都没发话,到底轻轻点了点头。
这天过后,赵小山一边组织香皂的生产一边筹备创办女学。
马恭回来了后,村学变成了全日制,按照正常私塾的样子进行了大规模变动,孩子们现在一起上课,等过段时间再按年龄和程度分成大小班。
按照以往的规定,村学由赵小山全权赞助,但他只负责公共开资——教室、桌椅板凳、教具和先生的束修。
孩子所需的笔墨纸砚和书本,则是各个家长自己负责。
因为这样的规定,最开始村里去程理那念书的寥寥无几,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大家的日子虽然过好了,但让他们供孩子读书还是太难了。
后来李伯玉考上了秀才,这等荣耀给了村里人很大的震撼。
有不少人从牙缝里省出钱,去镇里买了最差一等的文具,在家里一堆年龄相当的男孩中选择一个最聪明的送过来。
有的甚至是抽签,抽到谁谁就来念书。
随着米粉作坊开业后慢慢开始盈利,赵小山手头宽裕了一些,他大手一挥,对学堂的赞助再增加一项:
书本可以由他来提供,此外他还会在赵家祠堂旁再盖一间房当做村里的公共图书馆。
他将广泛收集各种书籍,任何人想去看书都可以去看,但只能看,不能拿走。
现在各家各户供养孩子的费用只剩下笔墨纸砚这一项,成本大幅度压缩后,入学的孩子更多了。
赵家祠堂成了男校学堂,而女校,赵小山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挑来挑去决定重新启用李家祠堂。
赵家祠堂没盖起来前孩子们一直是在李家祠堂念书的。
李安对读书这块非常开明,听说要用来办学堂,哪怕是女学,也顶着压力将祠堂后的院子收拾出来,任赵小山使用。
村里有村民就会些木匠活,桌椅板凳这些简单的活计直接就包了过去。
半个月后,在赵娇娘紧张忐忑的期待下,古仙村女校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