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雄心未酬

大宋风云 凌风独行 1158 字 20天前

赵昚总算把心思放在了发展生产,增强南宋的经济实力上来。

经过多年努力,本来南宋所处的地方,以前便是大宋的粮仓,如今更是在赵昚的带动下,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赵昚失去了收复失地,北伐的念头,一门心思对南宋王朝进行改革。

他特别清楚,北宋王朝到后来,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那个时候,不管做官的有没有多大的成效,只要当上去了,那就可以坐吃俸禄。

甚至,有些人都不用做事了,却依然按照以前的品级,拿着高额的朝廷供养。朝廷耗费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却是养活着一些没用的臃官。

赵昚开始从上至下的整顿,但凡赵构能够有自己一脉的皇子,也不至于将他这个赵匡胤的后世子孙搬出来。

他不希望将一个烂摊子,交到自己的继位者手里,既然不能够北伐灭金,那么在国内做点修修补补,也总比啥不做好吧。

赵昚用人,已经不再考虑什么主战,主和了。他一直都在物色,可以让南宋的经济突飞猛进的人。

直到任用王淮为相时,便不再频繁地换相了。

王淮做事,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从来都不结党营私,他劝赵昚,要把刑律和官员的任免,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里面。

刑律决定着公平,若是让某些人执掌,会滋生出一些冤案,直接影响着老百姓对朝廷的信赖。

官员问题,到了北宋后期,竟然会出现太监卖官,重臣卖官的现象。那些不学无术,贪得无厌的人,仗着家里的银两,当上去了,可想而知,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赵昚接受了王淮的建议,为了发展经济,他亲自过问农业生产,想尽法子,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王淮刚直不阿,在朝野有很好的名声,经过王淮的治理,国力快速地提高。

只是,朝廷虽然提倡加强军事实力,但由于多年以来,并没有什么战事,军备方面顶多也就是对各地的军官进行了整治。

赵昚看到经济发展起来,却一天天的觉得理政无聊无趣,这做皇帝,更是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