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成为魏国的安乐公后,姜维先行假意投降钟会。
为其分析局势和利弊,利用钟会本身的野心和掌握的庞大兵马,企图说动钟会割据成都自立称王。
当时曹魏政权已经被司马家篡夺,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对颍川钟氏本就有所提防。
尤其在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后,钟会并没有在司马昭弑君这件事上,表现出明确的支持立场。
而在钟会立下灭蜀这项极其重大的军功后,司马昭对钟会功高盖主手握重兵的提防就更甚了。
司马昭在钟会灭蜀后直接领兵十万前往长安,与驻兵蜀地的钟会隔汉中相望。
如此举动,无异于已经证实司马昭已经在提防钟会可能的拥兵自重。
钟会不得不考虑自己一旦卸去兵权,极有可能彻底失势,甚至被司马家当做隐患清除。
在这样的局势和姜维不断劝说下,姜维终于说动钟会在成都自立。
这时的钟会拥兵多达十八万。
此计一旦成功,相当于姜维间接拥有了钟会的十八万精锐相助,加上蜀汉本就有的五万退役士兵,问鼎天下不说,至少有了复兴蜀汉的可能。
蜀汉巅峰兵力才只有诸葛丞相最后一次北伐时的十万兵力。
如此庞大的军队人数,甚至比蜀汉灭亡前更有可能接近复兴汉室。
这便是姜维所指的,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有后世人质疑说姜维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蜀汉。
可当时这个计策无论是谁来看都知道希望渺茫,失败身死的可能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
而姜维如果真的意图富贵,那么肯定是真正投降魏国去北方安享富贵,而非继续留在成都。
这才是真正贪图富贵的办法,而不是拼着如此大的死亡几率去谋求更大的富贵。
可惜的是,在举事之前密谋泄露,忠于司马家的魏军将士杀死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甚至被魏军剖尸泄愤,尸骨无存。
邓艾也因为此前的居功自傲,逾矩册封蜀汉官员,被姜维唆使钟会以谋反的罪名间接害死了。
姜维的计谋虽然最终没有达成,但他以魏国降将的身份,在诸葛丞相的影响下做到了如此程度。
这种无比悲壮的精神永远令人敬佩。】
在最后的画面中,姜维被魏军包围,说出了那句:“我计不成,乃天命也!”最后举剑自尽而亡。
……
诸葛亮看着自己的徒弟用尽一切努力,以如此悲壮的方式死去,难过地闭眼落下了泪。
尚且年轻,还没有像天幕中那样生出白发的姜维,却是在旁笑着安慰道:
“丞相不必为姜维伤心,能继丞相之志,以如此方式报答丞相的恩情,姜维不仅不后悔,更会以此为荣。”
诸葛亮看着年轻的姜维,心疼道:“为师的遗志,让你受苦了。”
……
刘秀心疼地看着天幕中自尽而死的姜维,深深叹息道:
“大汉虽是亡了,可前前后后能有如此多忠义之士为大汉舍身赴死,实则却是大汉辜负了他们。
能有他们为大汉留下这么一段悲壮无比的历史,实为大汉之所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