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辛第迦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533 字 3个月前

上马车前,秦刚便想让苏携留步。但后者坚称父亲有嘱,仍是坚持送至客栈。

苏携在告别之时也坚持说好,明天一早执马车前来,接他直接去市舶司。

市舶司是宋朝开始在涉及有海贸生意的海港城市而专门设立的管理机构,其职能类似于后世的海关。自唐以来,官府便将除汉商以外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商人统称为蕃商,而各地的蕃商自然便由市舶司来管理。

扬州港在唐时距离入海口更近,蕃商聚集尤其繁盛。到宋时,扬州港的地位虽然已经被明州港【注:即后世的宁波】所替代,更不能与泉州港、广州港的规模相比,但毕竟还是江淮一带蕃商最多的地方。

神宗改革后期,新党曾以精简机构的目的裁撤了除广州以外的各地市舶司,其中也包括扬州的市舶司。但不想,最后却发现,海贸方面的税收就因此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还未等到新党自己的纠正,便就到了元佑年间,旧党翻身执政了。由于旧党的原则是“凡新党反对的就会被重新支持”。所以,旧党便做出了经济政策上难得正确的一件事:在所有能开展海贸的城市,统统地都成立了市舶司。只是这次将它的管理职能从地方州府中剥离出来,而交由路转运使直接负责。

所以现在扬州市舶司的最高主官提举市舶使一职,便是由淮南东路转运副使兼任,日常事务则是由市舶都监来负责。

不过,前面说过,苏颂这个知州的身份可是前宰相,其巨大的影响力犹存,即使淮南东路的监司部门,也得要多给几分面子。

所以此次在知州之子苏携的陪同下,秦刚在市舶司得到了最高的礼遇。

虽然所有的外国商人都会被称为蕃商,但此时的扬州与泉州、广州一样,做海生意的,都是以阿拉伯蕃商为主。

这些阿拉伯蕃商在扬州,自唐代开始,就逐渐在东关城外聚集居住,眼下在他们当中,生意做得最大的一人,中文名叫辛第迦,也是扬州当地蕃人中的蕃长。

在大多数的蕃商都开始转向泉州与广州之时,他却反其道而北上,在日渐衰落的扬州城中站稳了脚跟,并几乎垄断了海贸往江淮地区以及北方转运的绝大部分生意。

“哦,我尊敬的朋友。是真主安拉的指引,才让你我在这里相识。”既是市舶司都监推荐的客人,辛第迦自然是不敢怠慢,操着一口流利但特殊语调的汉语向秦刚致意,“我会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辛第迦,如果有什么能让我效劳的地方,这将会是我最大的荣幸。”

跟着秦刚一起过来的黄小个被眼前这些蓝眼珠大胡子的蕃商给吓住了,紧紧躲在秦刚的身后不敢动。

“愿万能的真主保佑你!我亲爱的辛第迦。”一向有点严肃且开始有点官架子的秦刚,此时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热情地对辛第迦开口道:“我想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可以相互给予对方最需要的帮助。你说是吗?”

“啊,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以真主的名义发誓,你一定会是我在大宋认识的最有趣的朋友。”辛第迦显然对秦刚的第一印象相当好,“我可以为你提供来自于海外的无数珍奇异宝,而我最尊敬的朋友,你能给我提供什么帮助呢?”

“伟大的先哲告诉过我们,凡善功者皆是施济,我最突出的东西必然是对朋友最有用的。”秦刚可不愿顺着对方的话而讲,而是习惯于换个方式来掌握主动,“我们总是在这里空谈着话是不会有收获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同福客栈来找我,相信一定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

一旁的苏携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俩的对话。之前他曾见过这位辛第迦与本地商人的言语交锋,在他那种看似恭敬热情的话语下面,往往都藏着无数的心机与狡黠。

许多商人要么是掉以轻心、要么是被假象所迷惑,有的人甚至一开局时便会落入下风。而此次秦刚与他的对话,则至少是一个旗鼓相当的结果。

三人出门之后,黄小个则着急地问秦刚:“大爷说了这些话,那蕃佬会自己来我们住的客栈吗?”

“不许说人家蕃佬,人家听得懂。”秦刚先是纠正了一下,再微笑着说,“他们肯定会来。像他们这样在外跑生意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足够的好奇心。”

苏携则说:“那要是最后合作谈成,可不要忘了请我这个中间人来庆祝一下。”

“一定一定。”

果然,当天下午,辛第迦就亲自上门来了。

因为之前就已经通过苏携打听过辛第迦的底细,秦刚也就不多绕弯子,先是拿出了红心咸鸭蛋与松花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