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满朝文武八百个心眼,朱标和徐达为提拔叶大人而演戏!

大明第一贪官 渝江河 2276 字 2个月前

奉天殿那金龙盘绕的穹顶之下,

朱标依旧一身四爪明黄小龙袍,依旧坐在龙椅稍微偏右的位置。

他依旧从细节上告诉所有人,他的亲爹虽然给了他无上的权利,但他依旧不是那条真正的五爪金龙。

也就是这个细节,让站在下方的文武百官,都对他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殿下十分认可。

他之所以可以成为文武百官心中,史上权利最大的太子,除了亲爹的放权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仁德不失刚硬,年少不失老成!

在办濠州城这件案子之时,他下令砍淮西勋贵亲戚的时候,那是眼睛都不带眨的。

但他也止步于此,也算是给了他们机会。

为了让叶青成为他们朱家的人,他又在砍了淮西勋贵们的老家亲戚之后,在朝堂上大肆夸赞叶青‘不惧权贵’。

如此一来,既敲打的有功之臣,又让叶青的头上只有他爹和他这一片天。

也就是这件濠州大案,让满朝文武都从心底里认可了朱标的能力。

朱标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徐达,便立马想到了昨天收到的,他爹写给他的信。

“徐叔这是要奏报那件事了吧!”

想到这里,朱标便又扫视了一眼,站在队列之中的文武百官。

他知道,这些表面严肃而恭敬的面容之内,是一肚子弯弯绕,更有着八百个心眼。

尤其是淮西勋贵,以及跟着淮西勋贵混的人!

看着这些人的同时,他还在脑子里提前预测了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情况。

与此同时,还思考了一下他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准奏!”

朱标话音一落,殿内所有人的目光,就都集中在了魏国公徐达的身上。

徐达朗声禀报道:“殿下,按照常理来说,雁门关告急,应该是延边诸卫调集精兵,先行支援。”

“与此同时,臣再率领精兵驰援坐镇,进而转守为攻。”

“但臣以为,这不是最好的战策!”

“我们应该调集延边诸卫精兵,在北平集合,臣率领大军与他们汇合之后,直出开平卫,再从关外折返雁门关,直接出现在北元大军的后方。”

“届时,我们便与雁门关守军,对北元大军形成夹击合围之势。”

“一口吃下他王保保的三十万大军,短暂修整之后,再挥师北上,直击北元暂行都城,哈拉和林!”

“如果顺利的话,此战必定可以一战定邦!”

徐达话音一落之后,文武百官就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有人说这计策很好,也有说这计策加大了雁门关被攻破的风险。

但因为主帅是徐达,他们还是先后行礼道:“臣附议!”

朱标的眼里,不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一派,在这一刻都非常的默契,全都是‘臣附议’三个字。

朱标知道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的默契,是因为徐达虽然是淮西人,但从来不把自己放在淮西勋贵之列。

这么一个不属于淮西也不属于浙东的,眼里只有他皇帝老哥这一片天的,帅印长期持有者,怎能不是拉拢的对象?

不说徐达的计谋有多好,只要不是太差,他们就都会全部附议。

而这些附议的声音,又要属淮西勋贵们最大!

朱标坐在将一切都尽收眼底的高度,自然能看穿他们的内心所想。

他们之所以附议得最积极,除了是徐达的老乡以外,更因为雁门县的知县是叶青。

虽然他们巴不得叶青早点获罪去死,但也绝对不想雁门县这一块现成的肥肉,落入北元人的手里。

不论是于公于私,他们都不想这块他们想得到的肥肉,变成王保保口中的肥肉。

但这条计策也确实是加大了雁门守军的防守压力!

只要防守压力一大,作为战时军需官的知县大人,必定是多多少少都会出一些错。

而徐达又是出了名的治军严谨,只要叶青出点错,就算不被徐达处死,也得拔他一层皮!

朱标想到这里,也不禁用余光看向大门外,看向雁门县的方向。

他知道,这明显加大雁门关防守难度的计策,并不是徐达想出来的,而是那所谓的战时军需官,雁门县知县叶青想出来的。

“叶青,”

“你能想出这样的计策,想必你该是有这把握的吧!”

“一定有把握,最起码我爹认为你有把握!”

想到这里,朱标又立马看向了徐达。

他只觉得奇怪,徐达怎么会不提叶青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