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拜封不公的隐患随处见

上柱国自春秋时期起,楚、赵皆置,乃最高武职,地位仅次于令尹(相国)之下。

秦则是设置太尉,乃最高武职,这么看他相当于上柱国,西汉初置太尉,汉武帝时期罢太尉,置大司马为大将军的加号,为最高武职。

这么说,太尉、大司马、上柱国其实是同一个职位不同的称谓而已,地位自然皆仅次于相国(令尹)。

那么再说大将军,这个武职非常置,乃领兵之最高统帅,也就是征战时才会设置,有时它的名字又称为上将军,比如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统帅诸侯军向北救赵。

也就是说统兵征战时,才设置大将军或上将军,战事结束就会撤掉,继而任太尉或者大司马,但也有例外,此时的韩信便为刘邦所拜的大将军。

在刘邦还定三秦或者东征伐楚时,韩信并未做为最高统帅,不过大将军一旦掌兵权,往往又是最高统帅。

故而暂且可以这么理解,相国(令尹),这是仅次于帝王的,毫无疑问;而上柱国、太尉、大司马这三位是同一职位的不同称呼;而大将军、上将军战时最高统帅,往往由太尉、大司马、上柱国来兼任。

小主,

这么理解就可以很清楚的来推断此时九江国下设的职位关系,朱建为相国,下面是上柱国,按理来说不应该再同时设立大司马。

可从黥布列传中可以看到,其下同时出现上柱国和大司马,西楚也是,上柱国陈婴,大司马还是三个,即龙且、曹咎、周殷。

那么咱们可以从领兵作战的记录,以及陈婴和龙且、周殷的实际情况来判断,陈婴从项梁后几乎没有独立与秦战的记录,而是一直陪着楚怀王,后来事项羽。

领兵在外的则是龙且、曹咎、周殷。

因此可推断此时的上柱国应为加封之号,是个荣誉称号,或者说是大司马的加官。

按照物以稀为贵而言,西楚只有一个上柱国,但大司马却有三个,也可侧面判断,此时的上柱国略比大司马尊贵,但不掌具体兵权。

在西楚,项羽对龙且的信任显然超过陈婴,但陈婴按照现在话而言,又是老元勋,起事较早,乃一方势力,不能不敬,故而依旧拜封上柱国。

按照将兵能力而言,龙且、周殷也是强于陈婴的。

那么可以推断此时黥布麾下的上柱国和大司马,应是比较信任大司马,且大司马将兵能力也不弱。

鉴于薄将军从新安之后消失,他又经常与黥布打配合,故而推测这九江国的上柱国可能为薄将军,并且被项羽封侯,实则是项羽来制衡和监视黥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