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医道一途,繁奥玄妙,为华夏先人沿用数千年。
救死扶伤,除病祛疾!
绝不是后世屑小一句不科学就能否定的?
此药典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当下医疗条件落后的局面。
但对于那些偏远少医地区的百姓,可能就是救命良方。
别小看这些常见病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哪怕是一个感冒发烧,都有可能要人小命。
在小皇帝地推动下。
太医署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医者交流大会。
广邀天下医师齐聚长安,进行医道交流,促进医学发展。
宇文衍知道。
医道一途同样存在敝帚自珍的情况。
很多医术高超的医者,都是固守家族延续或是收徒的形式传承医术。
时间久了之后,就很容易造成医术失传。
这也是古代先贤创立的很多知识,技术,越传越差,最后没落甚至消失的一大原因。
虽然会很艰难。
但小皇帝还是希望为大周的学术交流撕开一道口子。
同时,太医署扩大教学规模。
从之前的四五百人,扩展到五千人,取消门第限制。
但凡通过太医署招录考试,不论出身,一律招收。
可能实际操作中,肯定会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不过,朝廷会制定严格的律令予以约束。
就算不能完全杜绝,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宇文衍就是要把一些事情先做起来。
然后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信诏令下达后,一定会在医道界掀起一股浪潮。
除此之外。
朝会上,还下达了另一道诏令:
朝廷于各地广设蒙学、乡学、县学、郡学等官办学堂,书院。
同时,鼓励民间创办私塾,书院。
《蒙学算经》、《三字经》、《百家姓》定为蒙学书籍之一。
算术、农学、时政成为各级官学必修课目。
小皇帝绝对不允许大周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知是行之始!
读书一为明理,二为立业。
若是单纯只为做官,把仕途视为唯一立业之道。
那就是本末倒置,读书便成了浮于形式的敲门砖。
这样的书生,只是王权统治下的工具人罢了。
对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
宇文衍需要的是能干实事,又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