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谢一城一行人分成两波,就是医生还是欠缺,只有赵军一个。
幸好谢一国众人是上过战场的军人,相比较县里的同志,一些外伤可以简单处理。
各个屯子受伤最多的也是一些外伤,折胳膊腿的,内伤就不是在现场有条件能治的。
就现在这种路况,一旦受了内伤,没等送到地区城内,人大概率已经没了。
之后几天时间,谢一城众人平均一天走2个屯子,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有一半时间都在道路上走,边赶路还要边将道路清理出来,不然根本走不动。
分开走的两队人,加在一起救援了将近二十个屯子,越往后屯子受伤救援就越少,很多人要么已经被屯子里自行救助,要么已经没了。
雪灾救援的黄金时间也逐渐过去,从第三天下午开始,基层救灾行动,更多的是帮助搬运收拾倒塌房屋,维持正常秩序,避免因为灾荒出现一些恶性问题,以及供应粮食物品,统计伤亡情况。
这些数据之后会带回地区,由地区进行汇总上报,确定因为雪灾出现的具体情况。
这次仅仅是初次救灾,后续还要尽量保证老百姓生活,避免因为雪灾出现日子没法过,导致其他事情发生。
虽说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还是持续多日,众人也只是觉得有些疲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感觉。
毕竟相比较之前频繁打仗,这只是干活帮忙晚睡点不影响太多。
只是众人再沿着道路返回地区时,神色都不是太好。
“哥,你之前在东北有记得比今年这雪还大的时候吗?”路上谢一城望着周围雪白问道。
“没,今年最大,往年就算雪大闹灾,也没今年这样,都说东北跟关内比算风调雨顺,这年年闹灾也没停过。”
谢一城沉默没接话。
东北即使去年大水今年暴雪连续闹灾,也没法跟关内黄淮地区比灾荒。
关内人口稠密,尤其是黄淮地区人口众多,又因为濒临黄河淮河,是经常性的水灾,说是年年遭灾一点不为过。
又因为人口稠密,每次遭灾都会伴随大量老百姓缺粮缺药伤亡。
不过今年东北这种降雪情况,关内估计也跑不掉。
夏季闹水旱灾,冬季还要来雪灾,只能说天灾人祸都不好过。
一路到达地区进城,相比较之前到来,城内的道路上的积雪又清理一片,就是城内人气少了太多。
到达驻地问了一嘴后才知道,城内的老百姓,尤其是壮年男子,被统一聚集向外救灾去了,现在还没回来。
王全福比谢一城走得还要早,现在还没见回地区一趟。
眼看着天色不早,谢一城跟谢一国商量过后,打算再休息一夜,要是明天王全福能回来,那就再见一面,要是回不来,那就不等了,一早垫上肚子,带着东西赶着车回谢家屯,这些都是提前跟王全福说好的。
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地区牛马车急需,只能匀给谢一城一辆。
这点谢一城也能理解,有就不错了,不挑。
赵军跟着回来后,马上去跟上级打申请,想要跟随谢一城众人一起,明天开始向山林进发。
申请的名义就是进山帮助山屯老百姓看病,减缓他们看病难问题。
谢一城不敢确定赵军一定能申请下来,暂时没有把他放在队列中。
等明天一早离开前,去地方找到问一声,要是能行就一块走,不行也不耽搁。
谢一国这边趁着有点时间,去政府那边找到领导,开了一张有地方政府签字盖章,证明因为地方救援加上道路无法行进在本地逗留的信件。
这样能避免消息传不出去,后续地区有遗漏没通知到部队,到时候就说不清了,即使后面证明没错,影响也发生。
将一切忙活完,才算安心。
当天晚上,随便垫了垫肚子,众人在地区洗漱一番后早早睡下,缓解疲惫身躯。
第二天一早,没看到王全福回来,众人在地区安排下吃了顿饭后检查东西携带好,将比较重的部分放在车上,来到赵军处问了问情况。
“走走走!”
赵军提着两个大包裹,走路踉跄来到院外:“再来俩人,帮忙拿一下东西。”
“咋进山带这么多东西?空手去就成,到山里还能缺你吃缺你喝不成?”
谢一城接过东西放在车上,跟着赵军进院里。
“吃喝不愁,这救人治病的药跟器具,缺了可不成,这都是跟上级连夜申请下来的。”
赵军解释着:“听说我主动申请进山治病,上级领导开会当场确定下来,还给安排下来一些药物带去。”
“领导心里有我们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