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平灭高丽

字幕:李孝逸,宗室大臣,太祖李虎曾孙,淮安王李神通之子。

李孝逸自幼聪明好学,善作文章,初封梁郡公。唐高宗时,历任给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琼州都督。

琼州黎民既反,李孝逸不能平定,只得泛海北归大陆,由此遂使唐朝失据琼州。百余年后,至德宗贞元五年,唐廷方始收复此地。

亦在乾封二年,苏定方病卒,终年七十六岁。

苏定方去世,高宗闻讯,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应即褒封。卿等不说,致使功臣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今西部栋梁摧折,不禁令朕哀伤悲叹。

诏命叙其平生战功,总得六项。其一讨剧贼,其二击突厥,其三御吐蕃,其四拓西域,其五灭百济,其六征高丽。列李靖、李积之后,位居开国第三功臣。

于是立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曰庄。

历史疑案及真相:据朝鲜半岛民间传说,韩国学者李道学亦曾撰文认为,苏定方在平定百济之后,因图谋乘胜吞并新罗,结果被新罗大将金庾信设计毒杀,并埋葬异域他乡。中国学者拜根兴则认为此是无稽之谈,因提出苏氏灭除百济后振旅还朝,复奉命为安集大使,只因吐蕃前线自然环境恶劣,苏定方年老体弱,由此病死军中。而且据其分析,认为苏定方应生于开皇二十年,死时享年六十七岁,并非七十六岁。

除后世史家所共知战功,苏定方更有战胜吐蕃乌海之役,虽不见于汉文史籍,却在藏文史书中发现。据近年来甘肃教育出版社所出版《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里面有此一条关于苏定方与吐蕃乌海之战记载: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一千。

达延全名为达延莽布支,是吐蕃大相,执掌全国兵权,与吐谷浑及唐军多次作战,甚为勇猛。但美籍华裔学者张琨提出质疑。以为准确译文应为:自达延战死之后,阿柴人口从八万余锐减到一千。阿柴者,是吐蕃人对吐谷浑人之蔑称也。

苏定方在乌海之战结束后东征百济,数年后重返西北前线。当时其副手乃是唐太宗时期突厥族名将阿史那忠,时任青海道大总管,亦可证苏定方死于新罗乃是杜撰。

彼时这些贞观年间老臣,已不复再是当年策马持槊、一战灭国雄姿,但依旧将最后生命奉献给西北边疆。苏定方最后病逝于边陲,正应“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诗句。

民间演绎:苏定方作为千古功臣良将,在所世小说、野史及民间评书话本之中,却渐渐严重失其本来面目,且被描写成与一贯与朝廷作对之大反派,与当朝江夏王李道宗,及其后北宋开国名将潘仁美一般,成为千古冤假错案。

苏定方起初出现于野史轶闻,是在罗贯中所着小说《隋唐两朝志传》中,作为唐朝骁将,追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并与盖苏文作战。这是关于苏定方最早俗文学记录,也是该书对其唯一描写,未曾扭曲其正面形象。

至明朝万历年间,诸圣邻编着《大唐秦王词话》,苏定方人物形象便被添油加醋,渐趋丰满生动。在第十七回中,苏定方作为窦建德说客出场,第四十回中因直言犯谏,而被夏王窦建德贬斥回乡。结果虎牢关一战,窦建德战败被擒,败阵诸将皆逃往苏定方处,并共推其为领袖。苏定方率众重整旗鼓,推举刘黑闼为汉东王,继续与秦王李世民为敌。明都之战,苏定方与罗成不分上下,最终苏定方在淤泥河之战设计杀死罗成,成为唐朝最大对手。刘黑闼被诛杀后,苏定方在老母训诲下为尽孝心,决心降唐。

可见在此书中,苏定方虽与唐朝为敌,但是以文武兼备,事母至孝正面形象示人。但该书中少年英雄罗成陨落于苏定方之手情节描写,也被后世演义小说普遍沿用。

清朝年间,《说唐演义全传》刊行,苏定方及其子孙形象随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成为主要反面人物。在《说唐》书中,苏定方作为夏王窦建德麾下大将,在进攻燕山时便用暗箭射杀罗艺,自此与罗家结下世仇。窦建德在洛阳城与李世民混战,苏定方见势头不好,连夜逃回扬州。之后又在刘黑闼手下做元帅,在紫金关外用计,将罗成引诱到淤泥河内,然后乱箭射杀。李世民因爱才而招降苏定方,于是苏定方立即阵前倒戈,并砍杀前来支援刘黑闼之上梁王沈法兴,率部投降唐朝。唐高祖李渊封其为锡国公,与秦、程、罗等勋臣同列。

到《说唐后传》罗通扫北之战中,苏定方便以白脸长髯奸臣面目出现。其二子苏麟、苏凤在京城结成苏党,与瓦岗后人秦、罗一党形同水火。罗成之子罗通在北伐突厥之时,欲谋报仇,命苏麟往关前讨敌,要借刀杀人。苏麟兵败回营,便被罗通斩首,苏凤为兄长求情,亦被重责四十钢棍,自感此地不是安身之处,连夜逃走。苏定方闻说长子被罗通假公济私杀害,由是不放其进木阳城,反使其冲杀四门,欲借敌人之手杀掉罗通。最后苏定方奸计败露,在逃奔敌国时被拿,遭罗通剖腹掏心而亡。苏凤逃往番邦,生下苏锦莲与苏宝同两姐弟。苏宝同乃是青龙星单雄信及盖苏文转世托生,被番王招为驸马,苏锦莲则被国王纳为后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后在《说唐三传》亦即薛丁山征西故事之中,苏宝同成为西凉国大元帅,兴兵进犯大唐。秦琼独子秦怀玉,尉迟恭二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都死在其手。

薛仁贵当时已老,被苏宝同打成重伤,罗通也在界牌关盘肠大战身亡。苏锦莲仗其仙传妙法,用打将神鞭把薛丁山打致吐血而逃,然而在追赶薛丁山途中被陈金定偷袭而死;苏宝同最后也被薛丁山等人率兵剿灭。

虽然罗成、罗通、苏麟、苏凤、苏锦莲、苏宝同、秦怀玉、尉迟宝庆、薛丁山等人纯属虚构角色,但因在民间流传极广,便足可混淆视听,丑化苏定方矣。

闲言道罢,书归正本。

唐高宗总章元年二月,侍御史贾言忠自辽东还国,向天子奏道:恭喜陛下,高丽已平。隋炀帝东征不克,人心离怨故也;先帝东征不克,高丽未有衅也。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盖苏文已死,泉男建兄弟内相攻夺。男生不敌其弟,便即倾心内附,又为我乡导,彼高丽国中情伪虚实,靡不知之。且以陛下明圣,国家富强,将士尽力,以乘高丽之乱,故而其势必克。又高丽连年饥馑,妖异屡降,人心危骇,其亡已定,皆陛下洪福也。

天子问道:从征辽东诸将,卿谓孰贤?

贾言忠答道: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有统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三军总戎李积。

天子连连称善,深然其言。

当时诸军兵士多有逃亡,天子敕令皆须限期自首,逾期及再逃者必斩,妻子籍没。

太子李弘谏奏:儿臣以为逃亡兵士,各具其由,不得已也。或因病落伍,或樵采时为高丽所掠,或因渡海漂没,或战中受伤,军法严厉,同队恐牵连获罪,因此而逃。逃亡兵士之妻一律没官,情实可哀,请开天恩,予以敕免。

高宗览奏赞许,便依太子之请。

总章元年,同东西台三品宰相杨弘武病卒。

杨弘武乃是隋朝尚书令杨素弟杨岳之子,武德初年降唐,被唐高祖拜为左千牛备身,高宗永徽年中任吏部郎中,后任太子中舍人。

乾封元年高宗封禅,杨弘武自荆州司马擢拜司戎少常伯,奉旨补授吏部五品以上官员,由此大权在握。高宗有次召对,责其授官多非其才。

杨弘武却回奏道:臣妻刚悍,此皆妻子所嘱托,是以不敢违抗。

高宗听出此言是讥刺自己专门听从武后之言,闻而无语以对。寻迁西台侍郎,乾封二年又授同东西台三品,就此入阁拜相。

杨弘武为政以清简见称,遗有二子,长名元亨、次名元禧。

十月二十九日,华严宗二祖释智俨圆寂,寿止六十七岁。

智俨俗姓赵,天水人氏。十二岁从沙门法顺禅师入至相寺,跟从梵僧学习梵文;两年后落发出家,从法常、僧辩学《摄大乘论》;二十岁受具足戒,遍听四分、迦延、毗昙、成实、十地、地持、涅盘等诸经论,又从名僧静琳广学徵心。

因以佛教经典派别繁多,难以遍学,乃于经藏前立誓,信手取之,得《华严经》第一卷,遂专攻华严。二十七岁时着《华严经搜玄记》,其后撰经论义疏共二十余部,建立十玄缘起新说,华严宗至此教相、观行粗备。

门下弟子法藏后被称为华严三祖,乃华严宗实际创立者也。

同年冬十月,有中天竺乌茶国婆罗门卢迦逸多来至长安,自称能合成长生不死之药。唐高宗信之,封其为怀化大将军,命合不死之药进献,将欲饵之。

东台侍郎郝处俊上表谏道:人生修短有命,非丹药可延其寿。近视贞观之末,先帝太宗曾服那罗迩娑婆寐之药,竟至无效;大渐之际,名医不知所为,议者皆都归罪娑婆寐,将加显戮,先帝恐取笑于戎狄而止,因此释其归国。其后又来我大唐,被陛下斥退,自己不能长生,反而因困窘而死于长安。前鉴不远,今何又犯?愿陛下深察。

高宗览奏大悟,由此乃止。

时至年终,李积率东征得胜之师将至京都。高宗大喜,命先以高丽王高藏等人献于昭陵,然后盛具军容,高奏凯歌,还入京师,献于太庙。十二月丁巳,受俘于含元殿。

以高藏政非己出,全都受制于莫离支盖苏文父子,特旨赦免其罪,封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之职。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

泉男建自立为莫支离,挟高丽王抵抗天朝大军,论罪流放黔州;百济王扶馀丰勾结倭寇抗拒天朝,流放岭南。

大元帅李积以下从征诸将,俱各封赏有差。擢高丽及百济酋帅有功者,分别命为都督、刺史、县令,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十二月甲戌,高宗调整宰相内阁,以姜恪兼检校左相,阎立本守右相。

字幕:姜恪,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蜀汉大将军姜维后裔,祖父姜远曾任秦州剌史,父姜宝谊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出于官宦世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今西安临潼)人,外公北周武帝宇文邕,母为清都公主,父名阎毗,为隋朝殿内少监,出身于外戚世家。

高宗永徽年间,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在汴州遇到狄仁杰,对其说道:在我心中,自有欲画与不欲画者。而能入画者,初见便冲动下笔者鲜有,公其属之。(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