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绝望的郭子仪

由于各种先进武器的原因,大唐自然不担心异族人的入侵。

所以就将收降而来的叛军用以了建造基础设施的方面。

以工代赈这个政策,同样被李世民运用了起来,那些没有生计的百姓,被李世民派人聚集在一起,有的是修建房屋,有的是铺平大路,或者是挖壕沟蓄水,反正只要来参加劳动,都能吃饱饭,以及一部分钱财的发放。

这些事情放在以前,都是百姓无法想象的,原先的百姓要服从朝廷的徭役,不仅没有任何的工资,甚至还要自备粮食。

万一在这期间生了什么病,就只能自生自灭了。

光是这一条政策,都让不少的百姓拍手叫好。

李世民将所有要做的事情列好,让唐肃宗李亨按照他说的做,总是不会出什么问题。

亲眼目睹安史之乱,对于大唐造成的伤害,令李世民感受到大为震撼。

李世民只感觉到心累,连下个时空都没有兴趣去了。

在后面的那些时空,他只能看到大唐的衰败。

虽然李世民没有兴趣。

但李渊这个人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很有兴趣的。

直接接替了李世民的位置。

跟着叶天策一块儿去了大唐接下来的几个时空。

而后面那些时空的主要问题,则是解决大唐从安史之乱之后所出现的藩镇问题。

并且打压世家,开放基层百姓的上升渠道,用以缓解日趋严重的大唐社会矛盾。

唐高祖李渊虽然在后世的名气没有唐太宗李世民大。

但是在大唐后世皇帝的眼中,可比李世民好使多了,毕竟是大唐高祖。

李渊跟着叶天策,直接去找到了下个时空的唐代宗李俶,也就是先前的广平王,后来改名为李豫。

大唐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第一次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安史之乱。

至于这第二次,则是发生在了唐代宗李豫的时期。

从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在大唐接下来的国祚,基本上没有太多安稳的时候,再也无法重现大唐当年的辉煌。

大宦官鱼朝恩统领神策军,朝中有宦官李辅国,后来唐代宗又给了一个叫程元振的宦官封了骠骑大将军。

而唐代宗被逼逃出长安,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程元振知情不报,以至于战机延误,导致吐蕃大军一路高歌猛进,

当时的吐蕃已经占据了大唐西南大片的领土,打下来了边境区域很多城池,一路劫掠到了此地。

面对着此情此景,郭子仪不知道多少封告急的奏折向长安的方向赶去,只是可惜,李豫没有一封奏折看见的,全部石沉大海,因为这些奏折基本上都被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程元振拦了下来。

皇帝收不到信息,甚至满朝的文武官员都不知道,吐蕃已经进入大唐疆域的事,只以为是一些山贼流寇。

小主,

那些驻守城池的将领,一直收不到朝廷的消息,也没有任何钱粮和军队的支援,那些边关的将领纷纷绝望,有的与吐蕃军队死战阵亡,有的甚至是一州之刺史开城投降,不仅给敌军当上了向导,甚至直接带着吐蕃大军打向了邠州。

直到这时候,皇帝才知道自己的大唐江山发生了何事,正所谓国难思良将,在如此危急情况之下,李豫只得派遣自己的长子李适,担任关内兵马大元帅。

副元帅的职位,则是被皇帝交给了被雪藏许久的郭子仪。

咸阳城。

郭子仪发须花白,身躯也不似年轻那时挺拔,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此刻郭子仪骑在一匹瘦弱的老马上,看着城外那漫山遍野的吐蕃军队,无奈的叹息一声,悲叹道:“朝中有奸宦作祟,蒙蔽天子耳目,吐蕃的军队都已经打到咸阳了,竟然无一兵一卒救援!!!”

“元帅!如今为之奈何啊?!陛下说是要重用您,却不给您一兵一卒,甚至还让您自行招募士兵,昔年安史之乱犹在眼前,今日吐蕃作祟,难不成陛下要重复玄宗故事吗?”王延昌心中绝望,他先前策马赶往长安汇报军情,如此紧急的军事,竟然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而是被宦官程元振拦在了宫门外。

郭子仪没有回话,而是转身看了看他身后的20多余骑兵,甚至这20多人还全非青壮,其中有几个已经须发花白,是曾经从战场上退伍下来的大唐老兵。

就连他们如今所骑的战马,不少也是临时借调过来的,有几匹马和人一样,已经老的掉牙了。

见此情况,郭子仪只感觉到心中悲戚,费了这么长时间的劲。

就招募了20多个人,而外面可是有20多万的吐蕃军队啊!那些吐蕃兵一人吐一口痰,都能把他们这群人给淹死。

现在想救大唐,除非他们这群人一个能单挑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