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偃六年二月(公元前242年)。
秦国 咸阳。
王翦率领大军成功撤回关中,在其退回关中以后,秦王政重赏了王翦,将他的爵位提升三级,其麾下的将领每人晋爵两级,普通士兵晋爵一级。
犒赏完毕以后,秦王政在宫中设宴,为王翦等人酬功。
宴会上歌舞升平,秦王政端起酒杯向王翦敬酒,说道:“将军此次出征,虽未能全功而返,但也大大震慑了五国。寡人之大业,还需将军多多助力。”
王翦忙跪地谢恩。酒过三巡,秦王政忽问王翦:“将军以为,下一次出兵当攻何处最为妥当?”
王翦沉思片刻后答曰:“臣以为,我国当休养生息,等到明年春天整军再战,届时先灭亡巴充两国全取巴蜀之地,然后联合齐魏共伐赵国。”
秦王政微微点头称善。
经过这几年的折腾,秦国虽然收复了不少失地,但自身的损失也不小。
丢了上郡自不必说,河西那边又损兵数万,加上先前在巴蜀、黔中的几次战斗,秦国已经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再战。
此时,一旁的王绾站出进言:“王上,臣以为,可一边备战巴蜀,另一边派使者前往各国游说离间,使赵国外交上处于孤立局面,如此我们下次出兵对付赵国就轻松的多了 。”
秦王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爱卿此计甚好,就依爱卿所言。”
宴会直至深夜才散,众臣散去后,秦王政独自站在宫殿之中,望着夜空喃喃自语:“天下终将尽归寡人之手。”
而后转身缓缓走向内殿,只留下一片寂静的夜色笼罩着王宫。
吕不韦的府邸。
在吕不韦那宽阔而典雅的堂前,正端坐着一名年轻男子。他头戴一顶精致的冠冕,冠上镶嵌着璀璨夺目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腰间悬挂着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剑柄镶金嵌玉,剑鞘上则刻有精美的花纹,彰显出其主人身份的不凡。
这名年轻人身着一袭素雅的长袍,袍袖宽大,随风轻轻飘动,仿佛与周围的空气融为一体。长袍的质地柔软光滑,上面绣着细密的纹路,图案精美绝伦,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感。再看他的下巴处,蓄着一小撮山羊胡须,这胡须修剪得整齐有序,恰到好处地增添了几分儒雅之气,使得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儒士。
“茅焦先生!”吕不韦向茅焦拱手见礼,一脸谦虚的请教道:“我知道您是大才,不然像大王那么傲气的人,也不会拜您做老师,所以这次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您。”
茅焦拱手还礼:“丞相若有问题,但讲无妨。”
吕不韦轻咳一声说道:“如今秦欲伐赵,然赵国亦非易与之辈,且各国虎视眈眈,虽有离间之计,但变数仍多,君可有良策?”
茅焦手抚胡须,沉吟片刻后道:“丞相,赵国虽强,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就拿燕国来说,在燕地就有不少流落民间的权贵试图复国,这些人可堪利用。
丞相可暗中虔人前往燕国,让这些权贵蛰伏待命,只要时机一到,这些人打出光复燕国的旗号,必定能驱逐赵军,光复燕国。
赵国若失去了燕地,就会变成一只拔了牙的老虎,将不再是我大秦的对手。”
吕不韦眼睛一亮,“此计甚妙,只是燕地贵族大多数都已经归附田秀,其余一些不愿意归附的也都被田秀迁回了国内分散安置,我们还能在燕国找到心怀故国之人吗?”
茅焦微微一笑,“丞相放心,只要我们想找,总归是能找得到的。燕国800年,总不至于一个忠臣都没有。”
吕不韦听到此处,不由长叹一口气。
茅焦连忙问道:“不知丞相何故叹气?”
吕不韦惋惜的说:“原本我国北方还有上郡,只要我们通过上郡借道草原就能直接和燕国取得联系,但现在我们想联络燕人,只能借道中原,路途遥远不说,还要几经辗转甚为麻烦。”
茅焦听了这话以后呵呵一笑,说道:“丞相,我大秦一向注重谍报,难道我们在燕国还没有探子吗?”
说到此,吕不韦面露惆怅之色,摇头说道:“赵国非比燕国,在他们控制燕国以后,就清查了户口,制定了许多安民的策略,这让我们许多安插在燕国的谍者纷纷暴露。
而且我听说赵国在燕国执行户籍制度,无论燕人、赵人想到其他城池都要开具路引,如此政策下,我们的探子很难活动。
如今我们想从赵国收集到情报已经相当困难。”
茅焦沉声说道:“实际上我们想去联络燕国,不一定要我们亲自出手。”
吕不韦怔怔的看着茅焦。
茅焦的身体微微向前倾了倾,压低声音说道:“我们可以借齐国的刀!”
吕不韦缓缓点头,“君果然大才,此事还需谨慎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