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3章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2129 字 4个月前

琼西书院编撰这本书的成本不算太大,前前后后的投入不过才几千元,其中大部分是付给几个主笔文人的撰稿费用,剩下的便是誊写、装订、笔墨纸张及送交文教部审阅的花销了。

张金宝自己虽然是署名主编,但其实只是负责审核文稿,提出一些意见,并未亲自参加内容的撰写,占着这名头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操作。毕竟要把这本书送到三亚申请文教部的审阅,甚至是争取后续的官方出版机会,就只有靠张金宝才能做到。这本书如今能得到官方出版发行的待遇,张金宝的确是居功至伟,也算对得起这“主编”的头衔。

如今官方要发行这本书,又有各地的大商人分头包销,那前期的编撰费用应该能够顺利收回,或许后续还能有一些盈利。不过张金宝当初组织编写这本书本来也不是为了赚钱,甚至早就做好了亏本的准备,能保本便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了。

相较于通过这本书赚钱,张金宝更为看重的是借此得到文教部高层的重视,并以此来为琼西书院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当下看来,从中所将获得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张金宝还能借此机会与在场这些商人建立关系。这些人所能提供的资源,或许并不比官府差多少。

比如李奈背后的福瑞丰,那可是两广地区的顶级大商家,要是能与其搞好关系,那张金宝或许就真有机会将自己的教育产业扩展到儋州之外了。

其实儋州地区本来也有福瑞丰名下的产业,不过过去琼西书院与福瑞丰没有什么直接的交集,张金宝也就无从有机会跟李奈这种商界名流攀上关系。

而当下这个场合毫无疑问便是个极好的机会,待宁崎说完这事,去找其他人商谈别的项目,张金宝便主动招呼了李奈,表示自己希望能在合作发行这本书的基础之上,寻求与福瑞丰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

“哦?那不知张院长有什么好建议?”李奈听到张金宝的话微微有些惊讶,不过他倒是不介意花一点时间听听对方的建议。教育领域对福瑞丰来说是一个未曾涉足的空白区域,而李奈恰好便是一个喜欢探寻新鲜事物的人。

张金宝道:“实不相瞒,鄙书院有意愿想到广州开办一处分院,不过对当地情况不够熟悉,所以希望能找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地位,张金宝担心李奈不会有足够的耐心花时间听自己慢慢介绍情况,所以便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情况。至于到广州开办分院这事,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太多,目前也还只是停留在他个人设想的程度,还并未与书院的其他管理人员进行详细商议。但当下机会难得,张金宝认为一定要抛出有分量的项目,才有可能吸引李奈的关注,所以便直接将自己尚在谋划的项目说了出来。

“到广州开办书院?这倒是有点意思!”李奈不禁闻言眉头一挑,张金宝所提的这个项目的确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福瑞丰在海南岛所经营的各项产业中,也有不少员工是出自这家书院,因此李奈对琼西书院的情况也略有所闻,知道这家书院是以培训各种专业人员见长,在海汉国颇有名气。但对其具体的办学规模,李奈所掌握的情况就没那么清楚了。

琼西书院作为一间海汉教育机构,居然想到大明境内开办分号,这种思路让见多识广的李奈也不免觉得有一点新奇。

李奈道:“那不知张院长是否有考虑过,大明与海汉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恕我直言,海汉书院搬到大明,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张金宝道:“三少爷的意思,是指大明科举?”

李奈点头道:“没错。大明选拔人才,都是通过朝廷办的科举考试来进行。在大明读书,要学的是经史子集,也只需学经史子集,这与贵国所倡导的实用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听说琼西书院便是以此见长,这套方式如果放到大明,恐怕很难吸引生源。”

李奈所说的确是客观事实,两国对“人才”的定义不尽相同,选拔制度也存在一些差异,而海汉官方所设计的教育制度,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本国快速发展的需求,更倾向于培训实用型的专业人员,而非只会写八股文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