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乘怒

流华录 清韵公子 4682 字 15天前

他继续补充道:“董中郎,贵军的步卒虽历经血战,但仍旧可以派遣一部分精锐作战,而骑兵力量则需要集中在这次突袭中。若是敌军未完全集结,骑兵的速度和机动性能够发挥最大优势。”

董卓听罢,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既然如此,那便休整两个时辰,待军中疲劳得到缓解后,再出兵迎敌。”他说着,环顾四周,命令亲信军官去安排。

张鼎微微低头,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但这笑意中似乎隐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锋利。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略微沉默了一会儿,像是感受着董卓话语中的潜在含义。他知道,董卓表面上看似感激,但实际上,这种情报的传递无疑也带有一种微妙的角力——双方虽然明面上互为盟友,但心底的怀疑与算计,依旧在彼此之间流动。

“既然如此,董中郎定然不会坐视不理。”张鼎终于开口,语气平静,“但我建议,今晚还是休整片刻,给士兵们两小时的时间恢复体力。毕竟黄巾军援军若真如你所言,已经集结,那我们必须以精锐骑兵为先,抓住敌军未完全布阵的空隙,一举突袭。”

董卓微微点头,脸上的表情依然不变,但他心中已经开始盘算。两小时的休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他的步卒疲惫不堪,若立刻出征,恐怕无法发挥出最佳战力。精锐骑兵,正是他这支军队的强项,若能集中力量进行突袭,黄巾军援军必定难以抵挡。

“好,休整两个时辰。”董卓缓缓说道,语气坚定,“之后,我们立刻出发。骑兵为先,步兵随后。全军听令!”

张鼎站在一旁,眼神深邃,似乎在琢磨董卓话中的每个字。两人之间虽然表面上达成了一致,但张鼎清楚,董卓之所以同意休整,除了考虑到士兵疲劳之外,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自己侦骑系统的质疑。张鼎的情报无疑是揭开了董卓隐秘的盲点,这让他在心中有了更多的算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董中郎果然明智。”张鼎轻声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恭维,却也暗藏着深意,“这两小时,必能恢复士兵体力,届时我们定能以最强的姿态,迎接黄巾军。”

董卓没有回应,只是冷冷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犀利的光芒。张鼎的话表面上是赞赏,实则无形中也在表露出自己对董卓的观察与试探。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不仅仅是表面的合作。虽然暂时并无直接的敌对,但双方的信任早已在历史的积怨中埋下了裂痕。

“准备罢。”董卓站起身,目光坚定如铁,“我们不怕敌人偷袭,只怕自己错失了机会。”

张鼎轻微点头,略作停顿后,才转身离开。董卓则站在原地,目光穿透帐篷,望向远处漆黑的夜空,似乎在琢磨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营地内火把点点,士兵们正忙着清理武器和装备。董卓不禁叹了口气,虽然这次的战斗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知道,错过了这个机会,自己的军队可能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局面。

休整期间,董卓找了个空闲的地方,与张鼎坐了下来。他们面对面,火光映照着两人的脸庞,气氛有些微妙。两位曾经互不信任的将领,如今却不得不联合在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张鼎看着董卓,试图通过这次对话进一步了解董卓的心思。他知道,董卓虽然桀骜不驯,但在战场上却有着非凡的判断力,若能获得董卓的信任,他的骑兵部队或许能够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中郎,若这次突袭成功,黄巾军援军如果被打散,那么你我之间的合作,定能更加稳固。”张鼎轻声说道。

董卓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淡淡回应:“我们是为了战胜黄巾军,而并非为了合作与否。若是能够共同击退敌人,自然是两全其美。若是不能,张鼎你也无需怪我。”

张鼎听到这话,心中一紧。董卓说话虽然平淡,但言辞中却隐藏着一股决绝。若此次行动失败,董卓显然并不会因为合作而对他心存怜悯。张鼎暗自警觉,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如果能借此赢得董卓的信任,未来的局面将大有不同。

两人默默地注视着对方,似乎都在思量接下来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中开始安静下来,士兵们纷纷躺下休息。董卓和张鼎也未再言语,各自沉浸在对战局的深思之中。

终于,两个时辰过去。董卓起身,打破了沉默。“起身!出征!”他一声令下,顿时营地内响起了号角,士兵们纷纷起身,整装待发。

董卓的步兵尚有一些疲惫,但精锐骑兵却早已准备就绪,个个神情坚毅。张鼎看着这支骑兵,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若要一举击溃黄巾军援军,骑兵必须冲锋陷阵,迅速击溃敌人,绝不能拖延。

“董中郎,您放心,我已选好了最精锐的骑兵,定会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张鼎微微弯腰,表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

董卓没有回应,他的目光已经锁定了远方。“所有人,随我来!记住,今晚,我们不是在进行简单的夜袭,而是在为自己争取最后的胜利!”

随着董卓的命令,精锐骑兵整齐列阵,士兵们迅速骑上战马,依照指示,分成几队,悄无声息地向黄巾军援军的方向进发。

黑夜中的大军像一道阴影般悄然出动,战马的蹄声几乎没有传出,连帐篷里的守卫都未曾察觉。

************************************************************************************************************************************************************************************************************

月光如水,洒落在辽阔的平原上,薄雾弥漫,空气中透着一股清冷的气息。远处,火光点点,如同萤火虫般微弱,忽明忽暗,那是三万黄巾军的援兵,正悄然行进,未曾察觉他们即将迎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董卓坐于帐中,手中捻动着一枚铜钱,面无表情。忽然,侍卫快步进来,低声禀告:“将军,侦骑回报,黄巾军援兵已至广宗郊外,兵势浩大。”董卓眉头微蹙,目光如鹰,深深看向帐外的夜空,沉默片刻后,他缓缓道:“派出骑兵,今夜,灭此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