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烹熊掌

流华录 清韵公子 4454 字 4个月前

楼前一缕篝火正燃,正烧着一锅雪水。

刘和从楼里搬了个火盆过来,就坐在楼前地上,看着孙原在雪地上忙活,感叹道:“果然还是伯盛懂事,给你藏了四只熊掌。今天日子不错,先是见识了南军张伯盛的烤熊,又能见到你孙青羽亲手烹制熊掌,难得、难得。”

孙原此刻已经褪了外袍,将袖口扎紧,亲自动手处理熊掌。四只熊掌被整齐切开,均是硕大肥美,前掌腥臭气较淡,自然是首选。正听着刘和念叨,一笑置之:“君子远庖厨,刘议郎还是对原敬而远之罢。”

刘和笑了:“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和,既未见其生,亦未见其死,何必敬而远之?”

孙原正在用滚水烫去熊毛,听了这番回答,自然是刘和拿他下厨之事比做黑熊离开巢穴,都是不该的事情,便眉头一挑:“你非得拿我打机锋么?”

“不敢。”刘和应付了一句,“你说你在此读了十年书,考一考你,总归是不难。”他突然正色道:“你可知,陛下与你的位置?”

“官位?”孙原一顿,反问:“我尚未前往帝都,按汉律,需等我往太常寺述职,方才能领取印绶。听你的意思——陛下已然安排好了?”

“若是等太常寺安排,整个帝都就都该知道了。”刘和摇摇头,“陛下用的是中旨,除了我和经手的几个常侍之外,无人知晓你的任命,即使是三公府、太常寺和尚书台都无人知晓。”

自光武皇帝中兴以来,三公九卿的职权大为降低,本来归属于少府的尚书台被光武皇帝剥夺出来,变成了内朝,成为天子行使的皇权的主要机构,其主官尚书令虽然只是秩比千石(年俸禄千石)的官员,却是大汉“三独坐”之一,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并为百官之外的显赫职位。从那一天开始,大汉的朝堂就被分成了两个,一个是内朝,是天子的朝廷,一个是外朝,是大汉三公九卿和诸卿的朝廷。即使是天子的辅弼大臣、托孤重臣,也需要录尚书事、统御尚书台,方有在朝堂中立足的实力。也正因为如此,天下官员的任命,皆需经过尚书台审核。天子这步棋下得惊险,越过尚书台直接颁布任命诏书,而且用的是中旨,这就代表孙原是由中官上位的,一旦尚书台那几位录尚书事的人物反驳,孙原可谓是被天子置于刀俎之下任人鱼肉了。

“几个常侍?”孙原心思自是敏锐,察觉到了刘和话中的意思:“陛下和中官联手了?”——常侍,便是常侍奉在天子近侧的宦官的统称,当今朝堂之上,便有十三位常侍,朝堂乡野皆统称之为“十常侍”,两次“党锢之祸”便是常侍们的手笔,横扫天下儒生,即使是在药神谷呆了十年的孙原亦是久仰大名。

“联手?”刘和苦笑一声,指着孙原手中的熊掌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陛下既然想瞒过尚书台和外朝诸府,除了联手宦官,别无他途。”

“更何况,天子最信任……不,他没有最信任的人,他只有能利用的人——本来也就只有这些宦官了。”

当今天子刘宏,大汉第二十三位天子,如果算上被废立的四位天子,他应该是第二十七位。孝桓皇帝刘志归天之后,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联手,选择了一位北方孤苦的侯爵接任天子之位,刘宏从十一岁开始就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六年。

“当年的一帮宦官,先是诬陷陈太傅和大将军窦武谋反,骗过天子将名满天下的两位名臣株连九族,随后把持朝政,陛下身边一个人都没有,除了靠着这帮人别无选择。”

即使看不见刘和的面容,孙原也能想象出此刻他的脸上必定是写满了愤恨与不甘,冰冷的声音透着怒火,似乎已能听见他咬牙切齿的声音。

孙原手上不停,淡淡道:“我虽然不能出谷,却知道一些传言,庙堂之上的宦官如日中天,世家豪门盘根错节,还有那太平道……”

他顿了一下,道:“你将那几个太平道的信徒引入药神谷,多少也是怕我不肯去,特别留了活口,要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罢?”

刘和的嘴角笑意登时凝住,他与孙原交情非同寻常,可是如今孙原这一句话,在他耳中,确实格外刺痛。他没有接话,倒是孙原又问道:“五府诸卿,陛下这些年也提拔了不少,还不能信得过么?”

“若是信得过,陛下何必用你。”刘和摇头,暗自输出一口气,解释道:“袁氏家族、杨氏家族皆是历代位至三公,如今杨家家主杨赐不仅是天子的老师,官拜太尉,老太傅刘宽去世之后,他已是天下第一的人物;袁家家主袁隗官拜司徒,更是门生弟子遍及天下——这两位并列三公,名满天下,是天下儒生敬仰的中流砥柱,可是这朝堂之上,陛下当真能信得过他们?”

世上的传言,多半是士人们是民心所向,宦官们是奸贼当道,天子在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百姓眼里,不过就是高高在上的无道君王,任由百姓痛苦,而那治病救人、网罗人众的张角,仿佛成了天生救苦救难的圣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刘和,他到底是皇族,除了刘氏宗族,刘和竟是连这名满天下的两位士族领袖都不相信了。孙原心中无奈,能让皇族中人绝望至此,朝中的局势究竟混乱到何种程度?

“从来名利二字中,明暗是非多,何必去趟这趟……”

话到一半,他却是说不下去了,明知是深渊浊水,可是他这一只脚,不是已经踏了进去么?他又有什么资格来说“看淡”二字?

刘和摇头又道:“关中杨家、汝南袁家,他们代表的是关洛士人和豫州士人,他们从来都不只是一家一户一人的荣辱,而是整个家族、整个州郡、甚至是半个天下的儒生、士人。”

“杨赐和袁隗是我刘和伯父辈的人物了,可是这朝堂并非他们说了算的。”

“外戚、士人、皇族、宦官,都在交错,陛下藏在幕后,看着这些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朝堂上争权夺利,他这些年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夺回属于大汉天子的皇权。”

当今天子之聪慧,世所罕见,十六年前太傅陈蕃选中他入主帝都,不仅因为他是远房皇族,关联简单清晰,更因为这没落的侯爵确实天资聪颖,有可能挽回已经渐渐颓废的大汉朝廷。

天子不负所望,他的棋,下了十六年,从他踏入大汉皇宫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在谋算着,要如何一步一步夺取这天下最至高无上的权柄了。

孙原从来都知道天子的可怕,因为知道,所以他只能接受命运安排,做一颗棋子,药神谷再是清静,也由不得他留下。

天子谋算了十六年,养了他十年,这一步步算计,不过是当年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在初入一个全新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的伏笔。

孙原心思沉淀,一只熊掌已经去毛,黑黝的熊掌沉重厚实,他手中剑气凝聚,便是手中无刀,亦能够将熊掌切开——他并未在意熊掌,只是问刘和:“说说朝堂里的局势罢。”

刘和望着他手中的熊掌被无形剑气切开,露出了森森白骨,将那句“你怎么不用刀”生生吞了回去,目不转睛地说道:“当今天子天资聪颖,是两任太傅陈蕃和刘宽都亲口承认的事实,朝堂里的人也明白,他们知道陛下要做什么,也知道势必与陛下争锋相对,可是他们却不愿放下手中的权力,唯有与当今天子正面抗衡。”

“这是大汉的皇权啊,青羽,堂堂天子之权,成了朝堂博弈的筹码,天子不是在和自己赌气,他是在和朝堂上的所有人对弈,他的对手是大汉朝堂上所有的官员,内朝的宦官、外朝的三公诸卿,外戚、士人,都是天子的敌人。”

他望着孙原,苦笑一声:“包括你、也包括我,包括我的父亲,都是天子的敌人。”

“知道为什么吗?”

“天子想要的皇权,在外朝,在三公九卿的手里,也在内朝尚书台和那一群宦官的手中。这些年,陛下过得太憋屈了,他想夺回去的东西,没有人愿意还给他。”

“知道为什么么?”

刘和哑然一笑:“我不说了,留着你自己去察觉罢。”

大汉的臣子,为何要限制天子的皇权?大汉的天子,又为何要从臣子的手中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皇权?

孙原不想明白,可是他不得不去思考,因为他已经身在局中。

渊渟无鞘,是因为它能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刃,也能成为杀死自己的暗器。

“我这算什么?”孙原嘴角扯动,在刘和眼中仿佛苦笑——“事难谐,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刘和摇摇头,伸手入怀,取了一个小巧的布包出来,紫色的绸缎包裹,显得万分贵重,他随手丢给孙原,后者信手接过,握在手中只觉有些沉重,手中剑气汇聚,将包裹撕裂,露出了一方青绶银印,小印底下刻着四个篆字:

魏郡太守。

他望着手中的印绶,眉头深锁。

刘和的声音虽轻,却平稳从身后传来:“陛下并不希望你即刻入朝。朝堂中的局势已成平衡,陛下需要有人打破平衡,这个人就是你,而中旨任命将使你变成众矢之的,这有悖于陛下的初衷。”

“所以陛下命我为北境第一重郡的太守。”孙原接住了他的话,凭他心思,一见到这枚印绶,便已经洞悉了天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