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幸南京(二十)天赐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703 字 6天前

试想一下,在高务实的操作之下,实学派彻底成了举人们的靠山,而举人在有做官资格的人中占了七成,一旦这项政策在全国铺开,实学派在朝堂还有对手吗?

小主,

不过,如今万事顺遂的朱翊钧倒是没看那么远,或者说作为一个已经成为中兴圣君的皇帝,他现在已经不太在意这些事了。如今的他,只想看到西域的问题赶紧解决,千万不要闹大,或者变成一个给大明持续放血的烂疮,所以他在看到这道奏疏的时候很是高兴,觉得高务实就是高务实,始终是那个专门帮自己解决难题的股肱之臣。

因此,他马上宣高务实觐见,向他详细询问这套办法的用处。高务实也毫不含糊,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给皇帝介绍了相关情况。

高务实为皇帝说明,自己疏中所强调的,在西域扩大举人选官任用的必要性,实际上是针对当下科举制度下人才分布不均和边疆地区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高务实又为皇帝做了具体分析:

其一,科举进士数量不足:大明科举制度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但进士的数量相对于辽阔的疆域和繁多的官职需求来说,仍然显得不足。特别是在西域这样的边远地区,能够分配到的进士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当地官职空缺,治理能力受限。

其二,进士不愿赴边:即便是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也往往因为西域地处边陲、条件艰苦、远离中枢等原因,不愿意前往任职。这种个人主观意愿与朝廷对边疆地区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西域地区必然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其三,举人的机遇与挑战:与进士相比,举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虽然也算优秀,但在内地往往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难以获得官职。因此,他们更愿意接受边疆地区的任命,希望通过在西域的治理实践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以期获得朝廷的重用和提拔。

其四,举人的积极性与适应性:举人由于在内地难以为官,对于西域的任命往往抱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此一来,他们会更愿意深入基层,了解当地民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举人由于政治地位相对较低,因此更能够放下身段,与当地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和推动地方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五,举人的治理能力:举人在科举考试中已经展现出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治理能力,但因为有进士乃至翰林作为参照,他们又不太可能过于自负,觉得自己不必继续学习。因此在西域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更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专长,通过创新的治理手段和策略,解决边疆地区特有的问题,如民族关系、边防安全、经济发展等。

其六,朝廷的激励与重用:通过在西域扩大举人选官任用,朝廷可以为这些有志之士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对于那些在边疆地区表现出色的举人,朝廷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提拔,以此激励更多的人才愿意投身边疆建设。

高务实最后总结表示,自己的上疏实际上是在呼吁朝廷正视边疆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扩大举人选官任用,既解决了西域地区人才不足的燃眉之急,又为那些在内地难以为官的举人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边疆地区的治理水平,还能够激发举人的积极性,为国朝的长远发展培养和储备更加充足的人才。

朱翊钧看到疏文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在听了高务实如此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之后更是大喜过望,起身走到高务实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连连道好。

“天赐朕以日新,天赐朕以日新!”朱翊钧用力拍着高务实的肩膀,头却已经转向另一边,朝陈矩道:“陈矩,拿去司礼监批红,凡元辅所奏,无不照准!”

陈矩领旨,捧着一堆奏疏退了出去。他一走,朱翊钧稍稍收了些笑容,走回御座坐下,蹙眉朝高务实问道:“倭国现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个问题就有些过于突然了,高务实怔了一怔,诧异道:“皇上何出此问?”

朱翊钧自己也是一脸纳闷,道:“那个倭国正使今日上表,说日本国王源家康想要遣使来我大明学习。若只是寻常读书,那也就罢了,给他们几个国子监生的名额也无伤大雅。问题是,他表中明言,说希望能允许倭国学生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学习……此事你有听他们提起过么?”

----------

感谢书友“Mila橙”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更慢了点,但也多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