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史书会知道,当前阶段正是秦国频繁偷袭晋国的时期,只要晋国的主力敢于南下,秦军每一次都趁晋国国内空虚进犯。到最后闹成什么样?反正晋国不敢抽调太多兵力南下,一定有一个军团在防备秦国。
所以就问问,晋人不该感谢楼氏吗?
自然了,楼氏不是纯粹在当好人干好事。
获得了一大半秦地的楼氏,一旦将秦地开发出来,怕是要一举变成晋国最强大的那个家族了。
有家族发现了吗?楼令没有瞅见其他卿位家族有额外举动,不相信他们能够伪装得那么好,判断他们就是没有战略眼光。
时间不用往后太久,仅仅是百余年就行,到这个时候就有一大批人看到楼氏干什么,立刻猜出楼氏到底抱着什么样的战略意图了。
要不怎么说一步快肯定步步快?
在楼令这一代,他真的为后代创造了绝对有利的条件,看就看后人到底把不把握得住了。
几个卿大夫一直在外,其实楼氏还算好。
在楼令出征前有留下“作业”,作为主母的娇姬无法拿大主意,由娇姬去监督执行不会有问题。
不是每一位卿大夫都像楼令有明确的目标,今天制定出未来几年家族需要做的事情。大多数家族其实就是盯着眼前,遇上什么事情及时处理,几个月或更久的以后该干什么,超大概率就是脑袋空空。
那当然不是楼令太聪明或其他人太笨,只能说是思想境界以及眼界存在“代差”的问题。
“再过十来天就会下雪,赶紧回国吧。”中行偃不是嘀咕,直接用正常的音量讲出来。
晋君周一阵侧目,别过头去的时候,脸颊抽搐了几下。
其实,刚才晋君周说得就是今年继续召开会盟,并不是在明年。
从心境上来解析,无非就是晋君周略略有点飘,兴致到了没有思考太多。
然后,郤锜先拒绝,又有中行偃催促回国……,不是,是回本土,一下子让晋君周赶紧进行反思。
不怪晋君周会飘的。
哪怕是没有实权的国君,晋周也是晋国之君。
一年之内干成了那么多大事,作为国君的晋周享受了一切的荣誉,年纪轻轻之下可以把持得住的话,那还是年轻人吗?
人都是一步步成长,随着阅历增加而慢慢变得成熟。
晋君周二十来岁有这样的城府,讲事实就是比九成九的人都要早熟了。
在接下来,几位卿大夫或其他人说什么,正在进行反思的晋君周半听没听。
“君上?”楼令看出晋君周在走神,重复说道:“是在‘虎牢’进行解散仪式,或是回到‘新田’再举行仪式?”
晋君周迟疑了一下,问道:“诸位以为呢?”
这就是走神的代价。
刚才,多数卿大夫的意见是在“虎牢”进行解散的仪式,不用等回到“新田”了。
如果在“虎牢”举行解散仪式,起码封地不在“新田”周边的贵族,他们不用再去“新田”一趟。
“回到‘新田’再解散。”郤锜刚才不知道在想什么,走神之下压根就没有说话。
多数卿大夫讲了意见,后一脚被郤锜一句话否定,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两次。
这不,有些卿大夫极力掩饰,脸色还是不怎么好看。
晋君周马上说道:“便如中军将意见吧。”
不是太特殊的情况,晋君周肯定是希望回到“新田”再解散。这能够有效保障君主的权益,也可以为“新田”带去经济效益。
作为一国都城的“新田”里面有太多属于晋君周的产业,出征归来的将士多少是发了笔财,很多人会选择进城消费一波。
只要是在城内完成的交易,其实无论货物来自哪里,反正就是需要交税,收到的税自然落入晋君周的口袋。
不入城交易的话,不用给晋君周交税,只是发生什么纠纷也别想晋君周站出来主持公道。
所以,其实交税就跟在买保障差不多,真不是完全白交的。
班师的日期决定下来,连带要干什么也有了计划,全体按照商议的结果执行便是。
这一趟,他们在打楚国期间取得的收获有限,讨伐吴国却是获得了超级丰厚的战利品。
那是吴国刚刚抢了巢国、徐国、邗国一波,将三个国家的国库搬光,连带多数贵族也遭到了大肆的劫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军攻下了“梅里”这座吴国都城,怎么可能会放过发现的物资,一定是全给搬光光了。
所以,晋国不止是抢了吴国在都城的积累,连带巢国、徐国、邗国的积累也落到了晋国手里。
冷兵器时代被这样掠夺致命,可是也不完全致命。
换作是进入工业时代的话,一次这样的损失下来,真不是想要恢复被劫掠之初的工业水平可以容易做到。
因此,步入非冷兵器时期,好些国家只要丢了首都,一般也就没有了抵抗的资本。这是因为首都乃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一丢就再也无法成批的造出装备了。
晋国需要与参与战争的宋国和卫国分润吗?因为吴军对联军不战而溃的关系,只有晋军前往攻打“梅里”这座吴国的都城,晋国自然不用跟宋国或卫国来分赃。
两日后,晋军从“虎牢”离开,选择走“孟津”的路线。
在当下,周王室已经不直接跟郑国接壤,以前属于郑国的地盘全部归了晋国。
这种现状之下,周王室除了在西南面跟三戎有接壤之外,其它方位已经全是晋国的地盘了。
“是否需要向天子邀功呢?”士匄说得是逼迫楚国去掉王号,连带称王的吴国也被灭了一次的事情。
他们已经进入周王室的地盘,到底要怎么来跟周王室相处,确确实实是一件必须要拿出方案的事情。
晋君周先看一眼郤锜,再看向楼令。
走老路的话,也就是满足于天下霸主的地位,他们是该向周天子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