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回家!回家!

当然了,楼令不会建议继续打击楚国。

不是楼令不再继续针对楚国,完全是晋国近两年的扩张,不允许晋国继续针对楚国,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夺占下来的那些地盘。

攻下并实施占领,不等于地盘和人口真的就成了晋国的一部分,总是需要获得产出,再让当地人承认晋国的统治。

在当前,消化某一个地方的难度远没有以后大,只要统治该地的贵族不再弄出什么会惹得天怒人怨的事情,几年之后就可以完成消化了。

类似的事情在战国前中期也通用,比如说各个国家一再丢失地盘或夺占地盘,几乎看不到当地发生大规模反叛的例子。

为什么会那样?虽然是国家丢失了地盘,但是只要贵族臣服于胜利的一方,土地的国家主权是出现了变更,统治当地的却仍是那一批贵族。地方上的人是接受贵族的统治,他们有归属感的对象也是贵族,并非是对国家有归属感。

到了战国后期,尤其是秦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秦军获得军事上的胜利,没有让旧贵族继续统治,随即开始出现地方上的反叛。说白了反叛也要有人带头,普通人没有那种影响力和号召力,贵族却是有的。

“渡江!”

随着晋君周一声令下,大江南岸的晋军开始分批登上渡江工具,展开了渡江的行动。

晋军已经有了渡江的经验,比起第一次在秩序上更为良好,渡江工具的碰撞或是落水情况明显减少。

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乃是晋军会在下游布置救人的队伍,甚至还在江面上拉绳布下渔网。

因为有了那些准备,有人落水被带往下游,获救的可能性无疑是增加了不止一点半点。

那些是魏颗和魏相一起琢磨出来的措施。

晋君周亲眼看到布置很有效果,公开表扬了魏颗的心细。

“臣准备了许多,可惜的事情是吴国水军从始至终没有出现。”魏颗惋惜又不是那么的惋惜。

起初,魏颗是渡口的主将。

后来,邯郸旃取代了魏颗的位置。

那样一搞,无论魏颗的事先准备取得什么效果,最大的功劳肯定是邯郸旃拿走,顶多就是让魏颗粘上一些功劳。

这种情况不奇怪,职位上有高低之分,历来就是领导拿功劳的大头,并且哪怕领导屁事没干也是这种情况。拿走最大功劳的领导愿意给手底下分一些汤汤水水,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好领导了。

真要是吴国水军出现,由于魏颗的事先准备而重创了吴国水军,其实才是某些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寿梦会不会出现另说。

哪怕是寿梦再次出现,晋国也会尽力保有夷昧的统治。

因此,吴国水军也是夷昧可以争取的对象,成功了就可以成为晋国拿来对付楚国的力量。

甚至是夷昧被掀翻,难道寿梦就不会继续对付楚国了吗?

所以了,吴国的水军没有出现,对吴国或晋国都是一件好事。

将近四万联军花费了二十来天才全部完成渡江行动,其中的一万左右乃是宋军。

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吴国的水军一样没有出现。

“寡人已经选好了邗国和徐国之主。”晋君周选的是晋鲁与晋本。

这两位公室成员跟晋君周的情况比较类似,他们都是对晋君之位有继承权,可是继承权排序都很靠后的人。

晋国类似的公室成员极多,他们都被发配到了国外,绝大多数其实是混得很惨的状态。

有继承权,继承资格又不是那么靠前,便是有了晋君周的例子,其实也是属于特例,很难让列国权贵生出“奇货可居”的心态。

楼令那一时间看向郤至,只看到郤至一脸的笑眯眯,瞬间也就秒懂了。

那肯定是郤至跟晋鲁、晋本有交易,可能名单就是郤至交到晋君周的手上,位列名单的公室成员都给了郤至好处,最终确认是哪两人被选择都不会让郤至吃亏。

在看郤至的人可不止楼令,多数卿大夫都在观察郤至什么表情,能够从郤至的表情猜出答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郤至不跳脚,或者说哪怕郤至跳脚,没有其他卿大夫会将晋君周的决议顶回去。

所以了,晋君周说了人选,没有卿大夫表示反对,邗国和徐国的国主人选也就定了下来。

天降君位的晋鲁或是晋本,他们要是聪明绝不该马上跑过来登位,应该做的事情是回到晋国拉投资。

什么投资?按照宗周的惯例,获得君位分封的人,他们可以自己招呼帮手。

在晋国混得不好的贵族一大把,应该会有贵族愿意追随晋鲁或晋本到新地方发展的吧?

这一件事情确定,他们接下来要商量的变成要不要西进给楚军一个教训。

“楚军并未大举出动,最多的时候仅是千余人。”士鲂本来在‘长岸’坐镇,得知国君与几位同僚回到北岸,花一天多的时间急赶了过来。

郤锜问道:“下军佐的意思是,不用管公子罢?”

士鲂犹豫了一下,点头说道:“我们今年连续进行了多场大战……”,后面的话不用说了吧?

晋军今年在“湛板”与楚军较量了一次,随后又向东跟吴军纠缠了将近两个多月,尤其还渡江攻克了吴国都城。

看似三件大事,大事之下的琐事根本说不清次数,执行命令的人忙得团团转,下命令的人也耗了极大的精力。

继续打?眼见着都快迎来冬季,他们哪怕是一个月内击败公子罢统率的楚军,进入冬季再进行撤军,无疑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打当然是晋军仍有余力,可是打了之后呢?

击败公子罢的这一支楚军,难道晋军要继续深入,去攻打楚国的都城吗?

郤锜想了想,说道:“撤军。”

没有必须达到的战略目标,全军确实比较疲惫,还从吴国缴获大批的财货,回国分赃才是正事。

听到郤锜下决定,很多人无疑是大大松了口气。

对很多人来讲,大的好处不可能落到自己的口袋,该干的活却是一点都不见减少,肯定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决定撤军了,只是不可能当天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