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不确定因素

楼令是全军的总指挥,需要对这一场战役的己方所有人负责。

然而,只要是个人就会存在私心。

作为一名父亲,更为关注自己的子嗣,准备着兜底的同时,随时准备帮自己的子嗣一把,属于一种人之常情吧?

当然了,会有大公无私的人,做到对所有人一样的一视同仁。

很抱歉的来说,楼令是一个俗人,在其他人与子嗣相比起来,认为自己的子嗣更重要。

因为觉得自己的子嗣更重要,楼令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关注自己的那些子嗣,随时准备帮忙兜底,有什么问题吗?

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例如说,在牺牲子嗣获得战役的胜利与保住子嗣的选项上,楼令会选择保住子嗣。

讲真话,封建时代的背景下,家族永远比国家利益重要。

一个家族失去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乃至于一场战役失去几个儿子,基本上跟天塌了差不多,没有一名既是父亲又是家主的人受得了。

楼令却是又保持了理智,选择士匄来为整支部队兜底,在自己无法履行指挥责任的时候,要士匄顶上来进行指挥。

得到增援的楼小白,他准备施展自己的计划。

中央战线增加一个全员披甲的“旅”,突破的实力倍增,扛线的能力得到极大加强。

“先置换部队位置,让疲惫的人稍微恢复体力。”楼小白让楼武率部顶上去。

得到轮换的部队,他们抓紧时间喝水,只是少有人吃东西。

“吃吃吃,现在吃东西,等一下要肚子疼!”老兵训斥新兵。

新兵很不理解地说道:“剧烈运动了那么久,不吃东西怎么恢复体力。”

老兵骂道:“知道在剧烈运动啊?浑身使劲的状态下,不知道吃东西会哽住么!?”

那些都是老兵历经血泪的教训,得出来的一些经验。

所以了,一支部队的老兵,他们愿意纠正新兵的错误行为,其实是新兵的幸运。

剧烈运动之下,只是补充水分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关于这一点,看看一些马拉松选手再是撑不住,只喝水不进食,能够知道答案了。

当然了,跟时代的不同有更大的关系,例如说现代的军队,他们激烈交战之下可以吃一些能量棒或是高热量的食物。

冷兵器时代可没有现代的科技提供后勤保障,交战状态下进食,随后再投入激烈的作战,真的非常容易出现肠胃引发的问题。

对于现代人来讲,进食之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属于是一种基本常识。因为进食再剧烈运动,极易造成阑尾炎!

楚军高层从晋军的推进速度有了新的判断。

“他们察觉到了吗?先是扩展推进面积,再减缓推进速度。”孙安看上去比较紧张。

许偃刚才有看到晋军进行增援,说道:“打了将近半个时辰,部队的体力消耗比较大,晋军来了新的增援,肯定要轮替休息。”

孙安迟疑问道:“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前线轮换一下?”

“不!”许偃想都没想就拒绝,说道:“我们的兵源素质不如晋军,一旦临阵调动很难维持阵型,假退后,很有可能演变成真溃败。”

以为假装战败很容易吗?

军队的组织度差,脑子有坑的指挥官才敢玩假战败。

很多演义作品之中,经常会有假装战败引诱敌军的桥段。

事实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战争历史之中,压根不见多少次假装战败诱敌的战例。

哪怕是有指挥官想要假装战败,基本上也是拿出一支部队当弃子,没想过派出去还能活多少人。

因为啊,真的引诱敌军进入埋伏圈,远程武器是会不分敌我进行覆盖的!

许偃知道己方的部队大概的素质,哪怕是打了半个时辰会因为疲惫增加伤亡,仍然拒绝了孙安的提议。

半个时辰便是一个小时。

平时缺乏运动的话,干几分钟的体力活都受不了。

喜欢运动的人,连续高强度运动十几分钟也会撑不住。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才能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跟所处场景当然有关系,待在随时都有可能死亡的环境,体力再差的人也能够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潜能,顶多就是事后浑身酸痛上好几天。

“现在是晋军占优势的一方,他们不着急才是应该的。若他们表现得很着急,反倒是一种异常。”许偃不是在自我安慰,作为一名老将,说一些事实而已。

孙安默默记着,极力汲取更多的经验。

许偃觉得孙安这个后辈不错,愿意多讲一些事情,说道:“知道‘好整以暇’这个故事吧?”

孙安还真的知道。

所谓的好整以暇,指的是战场上的晋军总是显得从容不迫。

“不是我灭自己的威风,我们跟晋军交战可以占到便宜的次数不多,每一次都该用最严肃的态度对待。一旦认为可以占便宜,一定要思考是不是真的能够占到便宜。”许偃说道。

那一句话倒是说得让孙安深感无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用这样的心态跟晋军交战,能打得赢吗?”孙安心想。

这是缺少被晋军教育的人才有的想法。

楚国与晋国展开争霸,一开始楚国信心满满,真正展开较量却是胜少败多的格局。

因为一再吃到教训的关系国才每次保证面对晋军必须有数量的优势,搞得连拉蛮人凑人头的事情都重复干了。

楚国不知道蛮人战斗力低下吗?怎么可能不知道嘛!

明知道蛮人战斗力低下,楚国却是一次次拉蛮人凑数,为的就是用蛮人的小命去浪费晋军的体力,再让楚军上去与体力被消耗的晋军展开激战。

要不是这一次遭遇战比较特殊,许偃才不会一开始就投入正规部队,怕的事情是蛮人或农夫扛不住线啊!

两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不少,楚军的先头部队几乎全军出战,晋军的参战部队达到三分之二。

因为投入作战的人多,打的又是堂堂正正之战的关系,战线一开始是一条直线,打着打着已经让战线出现扭曲,尤其是中央战线的晋军有了突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