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固很主动地说道:“听成吧?完全没有问题。晋卿有什么要求,尽可以道来。”
楼氏负责与齐国邦交,邀请齐国今年出兵,自然是由楼令与齐国接触。
楼令在这边与高固谈完,后面还要派人去“临淄”谒见齐君环再说一遍,才算是走完整个正式的流程。
代表晋国的楼令,他会要求齐国出动三个军团(每个满编为人),刚才高固已经代表齐国答应了下来。
没办法,高固不敢不答应,只能答应了。
正事已经谈完,高固见楼令没有送客的意思,纳闷还有其它什么事情。
楼令尽管很忙,还是跟高固闲聊了一段时间,见到高固不主动提起,只能说道:“前两年,贵国找我提过关于莱国的事情?”
高固听得神情一愣。
齐国一直想要吞并莱国,到现如今已经准备和谋划了将近四十年。
前几年的时候,齐国以为时机到了,尝试收买晋国的卿大夫,得到攻打莱国的允许。
当时,高固和国书都对楼令进行过试探。
有胆子试探,自然是因为晋国看上去在苦撑,搞得齐国都快忍不住想直接对莱国动手了。
近两年局势的变化太大,晋国连续击败楚国,使得晋国进入如日中天的巅峰状态。
晋国不需要拿出太多的力量去跟楚国较量,齐国自然不敢对莱国动手了。
毕竟,晋国一直在防着齐国,怎么会允许齐国吞并莱国呢?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齐国君臣一直在庆幸当时有忍住,没有再试探晋国,要不然恐怕是要大祸临头。
“晋卿……”高固实在搞不懂楼令提这件事情是什么意思,说道:“是有那回事。”
楼令一本正经地问道:“莱国还在继续袭扰你们的边境吗?”
霸主国过问一众小弟面临的状况本就是天经地义,只是晋国的卿大夫过问齐国内政,一直很被齐国君臣所抗拒。
高固下意识要回避话题,看到楼令那一脸的正经,想到了什么吞咽一下口水,小心翼翼地说道:“仍是时不时侵扰我国边境。”
“东夷之人,心智丧失,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楼令相信高固能听懂自己讲这句话的意思。
高固当然听懂了,只是内心里非常的迟疑。
“什么意思,是在钓鱼,还是动用私军数量太大,想要从齐国谋求好处?”高固很难不这样想,拿定的主意是绝对不上当。
再强调一次,晋国当前处在极为强盛的阶段。
因为晋国过于强大,必然使得所有国家小心翼翼。
一直被晋国提防的齐国尤其要谨小慎微,要是被晋国钓鱼执法,到时候哭都没有地方哭。
高固没有接话,再闲聊了一小会,主动告辞离开了。
“倒是挺谨慎的。”楼令只是起身送到偏室门口,一点没有远送的意思。
楼令这一次是真的要放纵齐国攻打莱国,等齐国正式动手再做点文章。
届时,楼令要看看其余卿大夫的态度,要是其余的卿大夫无动于衷,接下来楼令会有更多的私心;若是其余的卿大夫反应很大,自然会让楼令联合所有卿大夫阻止齐国吞并莱国,再好好的敲诈齐国一顿。
“急不来……,做更多就要适得其反了。”楼令也知道齐国现在会草木皆兵,不敢轻易有什么动作。
晋国在“新田”集结大军,消息会传到楚国君臣的耳朵里面吗?
讲实话,由于当代对情报收集不是太重视的因素,不好进行太笃定的判断。
如果楚国君臣得知晋国已经集结大军,他们会不会北上?关于这个,还是同样不好进行判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之前,楼令可以奉劝不要过早集结大军,免得惊吓到楚国,可是并未进行劝止。
楼令真的劝导的话,很大可能性会让郤锜听进去。
其实就是楼令介于打不打都可以的状态。
楚国要是头铁北上,说明楚国君臣已经做好了跟晋军交战的心理准备,那自然是两军展开交战了。
换作楚国君臣心虚不敢挥军北上?等于楚国承认不配再当晋国的对手,自此楚国与晋国的争霸正式落幕。
有没有开战,对楼令来讲都没有差别,对晋国倒是区别很大。
根据晋国各个家族的尿性,外部没有了敌人,内部就会搞事情。
不对外进行扩张?楼令随大流搞内部兼并便是,只不过楼令真不想看到这一幕成真。
要是执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楼令同样会加入进去,并且绝对比谁都要积极
“对于当代的所有人来讲,历史已经站到了十字路口,无论接下来晋国选择哪一条路,无疑都会影响到天下人。”楼令有这个清醒的认知。
要说对于晋国集结大军,感到最为需要严正对待的还有哪一个国家,一定是郑国无疑。
此前,郑国君臣得知楚国在“郢”周围集结将近三十万大军,听到消息的瞬间差点就尿了。
先不管三十万都是什么成份,那可是三十万的大军!
郑国全国才多少人?他们被晋国占去北部一片地盘之后,全国人口减少了将近八万,之前约是有九十万的总人口。
不管是现如今的八十万左右人口,还是此前的九十万人口,楚国一下子集结三十万大军,对郑国君臣就是最大的惊吓。
天下局势到了当前的状态,郑国继续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来回晃荡,跟在找死差不多,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必须选一边站稳。
楚国没有集结出三十万大军的话,郑国君臣很容易选,选占据优势的晋国便是。
等楚国集结出三十万大军,郑国君臣又要面临选择,并且选了之后不好再反悔。
这一次,晋国在“新田”郊外的阅兵,没有郑国的代表在场。
要是有郑国代表见证“新田”的这一次阅兵,他们会很好选,直接选拥有三万以上披甲之士的晋国就可以了。
因为没有郑国的代表参与,再由于楚国集结了三十万的大军,接下来郑国君臣怎么选,完全看有没有见证晋国阅兵的他国之人告知郑国君臣。
将大军集结起来的晋国君臣,进入到商讨什么时候出兵的阶段。
“大军已经集结完毕,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尽早做决断最好。”中行偃表达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