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脑子有病吧!?

所谓的相信后人的智慧,其实就是当代人无法解决,只能将麻烦留给后代。

但凡能够处理好,功劳当代人就拿了,哪有后人的份呢?

后世网络上出现那么一个情况,认为给始皇帝一张世界地图,秦国就能够不断开疆拓土。

真的是那样吗?

秦国知道北边有匈奴,有去消灭了没有?

连匈奴都无法消灭,怎么去征服全世界?等于假设本身不存在。

秦国组建南疆军团,向南试图实施占领,知道过程起了多少波折,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其实,无论是秦皇汉武,亦或天可汗,总之农耕民族很难在封建社会无限扩张。

那是因为有“帝国极壁”的存在!

什么叫“帝国极壁”呢?也就是任何的扩张都有极限。

通常必须是三个月之内可以收到信息,超过三个月无法得到消息,不算有效的疆土。因为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远方无论正在发生什么事,哪怕最后可以挽回,付出的成本将会超出想象,一次之后可能就让国家破产了。

至于古蒙古,他们的统治方式比较特别,明白说就是压根没有实施真正的统治,连收税都是承包出去的方式。

在古蒙古扩张期间,走到哪屠杀到哪,震慑住了当地人,人口锐减之下短期内很难进行有效反扑,等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就有能力推翻古蒙古的统治了。

更甚者,当地人反而转过来同化了古蒙古人,拿他们当牛马使唤。

楼令真的不是那么知道春秋时代的历史,起码知道晋国的称霸时间超过两百年。

那可是两百年之久,哪怕陆陆续续有遭到挑战,晋国一直无比强大。

而强大的晋国,那么长的时间里灭了周边的一些异邦势力,顶多就是从郑国割取一些土地,并未对列国实施兼并战争。

楼令明确知道一点,楚国不衰弱下去的话,晋国确实不敢展开兼并战争,怕的事情是诸侯站到楚国那边。

诸侯真的与楚国团结一致,讲事实就是晋国极可能顶不住。

这里的顶不住,并非是战场上打不赢,主要是经济上撑不住。

可是,楚国连续遭受打击,以事实而论就是陷入衰弱,起码五年之内无法与晋国正面交锋。

在这种状态下,哪怕列国站到楚国那一边,晋国是会有压力,只是晋国的压力属于可以承受。

别说楚国衰弱,未必有诸侯愿意站到楚国那边了。

在楚国无力与晋国抗衡的现在,晋国如果开启兼并战争,可以灭掉多少诸侯?

楼令认为灭掉郑国和卫国不存在任何难度,比灭掉秦国都要简单。

而吃下郑国和卫国之后,晋国的实力得到极大增强,尤其是打开了向列国出兵的通道,未必有国家敢叽叽歪歪。

哪怕晋国只是做到这一步,接下来没有再大肆兼并他国,起码取代周王室的格局是形成了。

“即便不当皇帝,也可以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啊!”楼令是真的搞不懂晋悼公之后的晋国君臣怎么想的。

周王室已经主动将脸丢尽,早就不具备天下共主的气度或资格。

并且晋国真的有可能提前完成一统,结束周天子无能所致的分裂格局,没有人尝试去做。

没有完成的事情,楼令并不知道答案,但是他很想进行尝试。

即便是他们这一代人无法完成一统,起码给子嗣开个头再打个样,使得后人有新的赛道能走,不是闲着没事干作威作福或是处心积虑搞内斗。

强国亡于内乱?很多人知道有东西两汉,没多少人知道春秋还有个晋国。他们的外患都不致命,完全是内部野心家太多所导致的国祚灭亡。

要是晋国可以取代周王室,又或是完成天下归一?

有一句怎么说来着?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

所以,楼令并不认为一定需要立国,当千年世家其实更香。

有一个例子,历来并不显赫的张氏,他们从西周就开始主动开枝散叶,几乎所有强国都有他们的族人在繁衍生息,搞到后世张姓也是独一档的大姓。

一旦楼氏不需要立国,楼令可以有许多新的玩法,本身就有很高的权势,再拿出知识传播天下,怎么都能混上一个先贤的称号吧?

要是楼令操作得当,成为继周旦之后的新圣人,机率无疑很大!

真的成了这样的局面,楼氏再怎么惨,不过也是复刻孔家的轨迹,哪怕成为世修降表的一个家族,怎么都还能高高在上。

那些就只是想一想而已。

只是稍微拐个弯,要启动新一轮的兼并战争,有那么多人表现得抗拒。

楼令对晋君周的说法是,他们多占一些,子孙后代不争气,也不至于一下子败光家产。

可能是晋君周年纪小,没有将楼令的话听进去。

楼令对中行偃说,趁他们能够做更多的时候,尽力去办成更多的事情。

结果是什么?中行偃非但没有什么触动,他当时看楼令的目光就是在看待异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面,讲实话就是楼令悟了!

没错!

楼令真的悟了!

世界上只有适用的制度,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代人的特有观念,大概只有孝道会被永远提倡。

没有多少人接受新的观念,对吧?

他们却是会角逐能够看得见的利益!

楼令悟到就是对外人在今后只做不说。

对内?子嗣或族人、家臣,便算是楼令的“内”了。

为什么要去那样做,做了有什么好处,能够对长久的未来起到什么影响,等等之类需要归纳且分节奏将观念和思想教导出去。

实际上,大一统观念并非一朝形成,那是历经近百年的战乱,很多人看到荼毒遍地,看到了民不聊生,也看到了自己的出路,由很多人进行思考或讨论,慢慢出现了大一统的思潮。

谁第一个归纳并总结不一定很出名,去真正实施行动且推行得到延续才能作为一个很重的符号被记载于青史之上。

例如说,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他完成了几代人的最终目标,世人只记住始皇帝,压根没有多少人知道“六世”究竟有谁。

关于大一统理论有两个,一个是商鞅提倡的武力一统,另一个是董仲舒建议的文化一统。文武两相进行结合,才让大一统变得完整。

楼令要从零开始,有很长的路要走。

“收拢部队,最迟二十天之后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