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阵地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385 字 4个月前

熊岳城并不大,看起来与杏山城、塔山城差不多大小,但是比松山城却要小上那么一圈。

金士俊领了杨振的军令,立刻带着胡骝麾下的一个小队士卒,飞奔着前去传令了。

杨振则指挥着一里坡阵地上的将士们,把之前携带的火把、弓箭、火炮、弹药和手榴弹等东西,提前在堑壕工事前摆放布置妥当,并在前前后后的堑壕之中,备上柴草,左一处右一处地点起了火堆。

尤其是邓恩抬枪队辛苦携带过来的五门虎蹲炮,更是在八字壕前面,插空固定好了它们位置,装填好了药包和数不清的散弹。

虎蹲炮的身材就像一只大水桶,口径比较大,炮管子也够粗,就是身管实在有点短。

它最大的优点是,铸造容易,而且炮管粗短,膛压较小,不易炸膛。

同时,重量也不大,携带起来相对比较轻便,两个人身背药料和弹丸,一抬就走,也好随时转移阵地。

然而,与此相应的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射程小不说,准头也差得惊人。

尤其是装填了与其口径匹配的铁弹,或者石弹以后,发射时动静挺大,搞得烟雾弥漫,声势吓人,但其实际的威力,却是严重不足。

所以,在明末官军与鞑子骑兵的野战之中,虎蹲炮很少能发挥出自己的威力,除了守城时用一用,在其他的战场上基本上是被淘汰掉了。

但是杨振却知道,虎蹲炮在明末战场上之所以显得十分垃圾,只是因为没有用在对的地方上。

当年大明朝立国之初,就是靠着一门又一门、一批又一批的虎蹲炮,遏制了蒙古人数不清的马队。

到底是马队骑兵厉害,还是这一门门虎蹲炮厉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使用和驾驭它的将士。

大明朝立国之初,明军里有的是悍不畏死的炮手,每当面对蒙古马队的冲击,这些人挺立在汉人军阵的最前线。

直到他们能够看清楚敌人的面孔,直到蒙古人的马队冲到了自军的阵前,冲到了虎蹲炮的射程之内,他们才点火开炮。

可是到了明末的时候,大明官军队伍里的炮手们,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

他们只要远远地看见鞑子的骑兵出现了地平线上,就会着急忙慌地点燃火炮,根本不管什么射程够不够得着敌人。

久而久之,火炮就渐渐地退出了与鞑子野战的战场,慢慢地变成了只在守城时用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