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769 字 4个月前

元朝后期,以蒙古族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

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大臣伯颜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

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隶。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

元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财宝美女,天天供佛炼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社会上流传着“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歌谣。

这首歌谣出自黄溥的《闲中今古录》:“元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敛。台温处之民,树旗村落云云。由是谋反者各起。黄岩方谷珍因而肇乱江淮,红巾遍四方矣。”

它是元末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奋起反抗的一个缩影,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压迫和不公的坚决抗争。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曾多次决堤,其中一次黄河暴溢,北决白茅堤、金堤(今河南兰考东北)。沿河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堤后,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府的国库收入。

山东盐业生产有着较好的基础,沿海各地依据自然条件而兴建各类盐场,采用传统的煎制方式获取海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元王朝加大了这一区域的盐业开发力度,不断在山东海滨开辟新的盐场,提高食盐产量。但由于黄河决堤,冲坏山东盐场,导致“盐场废毁接近半数,坨存盐全部倒入河海”。

还影响了漕运,威胁了河北、山东盐场,同时,水灾、旱灾、瘟疫等灾害的发生,也使得灾区人民死者过半,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强征民工15万人开凿两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时紧工迫,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

正十一年底,元顺帝又变更钞法,滥发纸币,物价飞腾,引起通货膨胀,最后到了“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惧不行”。“开河”和“变钞”促使元末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贾鲁开河后,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发动武装起义,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河工们惊诧不已,消息传出,大河南北,反抗的烈火顿时燃起。

刘福通是颍州(今安徽界首)人,韩山童是河北永年人。两人一直在北方地区秘密传教,石人挖出,时机已经成熟。至正十一年五月初,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

刘福通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并自称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韩山童发布文告,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表示推翻元朝,恢复大宋的决心。这次起义因事前泄密,遭到官府的围剿,韩山童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