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四库全书与郑板桥的人生画卷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167 字 4个月前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 4 万多首诗。有一些诗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他的个人情感、思想等。《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这首诗虽然后一句为纪晓岚所补,但也体现了乾隆皇帝的作诗风格和特点。

乾隆鼎盛时期有许多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丰富了乾隆时期的文学宝库。我们且看举国之力编纂《四库全书》,堪称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三十七年(1772 年)乾隆皇帝下诏征集天下图书,筹备编修《四库全书》。此时乾隆61岁。四年后1776年英国第一台蒸汽机问世,进入工业革新技术时代。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经十三年,乾隆四十七年,第一部《四库全书》抄录完成。若从最初筹备算起到全部抄录完成则约十八年。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众多学者文人参与其中。从全国范围内广征人才。包括纪昀在内的众多饱学之士被选中。

纪昀作为总纂官,责任重大。除纪昀和郎中陆锡熊担任总纂外,还有众多纂修官、分校官等。经过层层筛选,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此外,还有三千八百多位抄写人员经过严格选拔,他们肩负着将珍贵文献传承后世的重任。

纪昀,生于雍正二年(1724 年),应天府上元县人,后随家族迁至献县。其父纪容舒为清朝官吏,对纪昀影响深远。

纪昀自幼在父亲的督促与引导下踏上求知之路,还跟随父亲的好友方苞、陈兆岑、戴亭等学者学习,为日后成就奠定基础。

乾隆五年(1740 年),纪昀回到家乡参加童子试,开启科举征程。虽历经挫折,但凭借不懈努力和出众才华,在乾隆十九年(1754 年)中得会试第二十二名,殿试二甲第四名,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

后因女儿亲家卢见曾贪污受贿一事,传密信被发现,遭贬至乌鲁木齐。在那里,他担任戍所印务章京,整理案牍、撰写文书,留下《乌鲁木齐杂诗》记录当地风土人情。

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皇帝因要编修《四库全书》而诏纪昀回京。任《四库全书》馆总纂。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后又升为左都御史等职。

纪昀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四库全书》上。他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是一部古代官修图书目录工具书。一共有二百卷。对于每一本书,他都概括出主要内容,列出其优点和不足,进行精准的评价。这本书论述了各书的主要思想、着作的来源和发展,考察了其优缺点,还辨别了文字。它是清代目录学成就的代表巨着。

在编纂过程中,纪昀带领众人首先对征集来的 对图书进行筛选整理。符合抄录条件的被列入“着录”,不合格的列为“存目”,只存书名;对“抵触本朝”的图书一律“禁毁”。修书期间,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被销毁,总数达 15 万册,销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对于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进行了或删或改。

从乾隆三十七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第一份《四库全书》终于完成。在这期间,众人如工匠般精心雕琢每一部书籍,确保入选的都是经典之作。抄写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每人每天抄写定额为 1000 字,五年期满后,抄写 200 万字的可列为一等,能按等级授予不同官职,但若字体不工整则会受罚。

校订更是关键环节,制定的《功过处罚条例》让每个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错一字记过一次,能查出原本错误改正的,每处记功一次。一本书需经过分校、复校两关,最后由总裁抽阅,合格后方能装潢进呈皇帝。为便于识别,经部用绿色,史部用红色,子部用浅蓝色,集部用灰黑色,《四库全书总目》用黄色。

《四库全书》收录和存目文献达 1 万余部,几乎囊括清中期以前所有传世的中国经典文献,成为“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之渊薮”。

从先秦至明清,如收录的二十四史,完整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至明清之际中国历史的变迁,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